隨著越來越多媒體反覆傳播,「自律神經失調」廣為人知,許多病人在看診前,便已懷疑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這不是正式的醫學名詞,看起來似乎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怎麼治療呢?
舉個簡單易懂的例子:來我診所的病人,有不少看過南部知名的三位自費為主的「自律神經名醫」。三位醫師病人都滿到爆,一個月費用約從1500到3000。但他們的治療模式差異很大。
A醫師的開藥模式,常常是健保標準劑量兩三倍的血清素藥物與安眠藥,以及微量抗精神病藥物。B醫師則是以高劑量的鎮靜劑為主。C醫師是低劑量的抗焦慮、鎮靜藥物,加上高單位的健康食品。
醫學中心裡的醫師病人也是看不完,他們大致上按照健保標準開藥。這四種西醫的開藥模式,都讓許多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人覺得自己有改善。這些治療藥物的歧異程度,遠大於糖尿病、高血壓的準則。
或許,合理的解釋是:改善睡眠、降低過度焦慮、以及尋求專業協助傾訴病情(這通常會附帶讓家人、親友更關心自己),才是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所以不論醫師的開藥模式,只要能改善部分症狀,就能提昇病人自我調適的能力,讓病情更快好轉。而每種特殊配方,對某些族群會特別有效,也就成為醫師口碑的來源。
所以,覺得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不一定要看標榜自律神經失調的醫師。有些醫師並不認同「自律神經失調」這套說法,但他們聽完症狀描述後,一樣能對症下藥,給病人正確有效的建議。我自然會推薦先找精神科醫師,但許多神經科、家醫科醫師與中醫師也很有一套。
病人還常問:懷疑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需要做檢測嗎?台灣現在最流行的「自律神經檢查」正式名稱是「心律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簡稱HRV。HRV的重要性最早是由心臟科醫師發現,數值越差,未來罹患或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越高。
有些學者再把HRV的數據做更深入運算後,產生一些數字來推估交感、副交感神經的平衡性。但,從五分鐘的心跳,是否就能了解複雜的自律神經系統?許多醫學研究證實這些數據跟某些疾病、症狀「有相關」,但無法像心電圖清楚定位問題所在。畢竟,自律神經功能牽涉到這專欄過去一年講的免疫、內分泌、表觀遺傳、神經傳導物質、生長因子、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線,變數相當多。
有些醫師會從臨床症狀來判斷與治療自律神經失調,並不相信儀器。有些健檢中心會將自律神經檢測當作篩檢工具,讓看似健康的人評估看看是否需要注意什麼。隨著儀器普及,做過檢測的人越來越多。不過,以實證醫學角度來看,這些檢測數據,現階段當成「參考」、「提醒」就好,醫師臨床判斷的經驗更為重要。
「自律神經失調」的說法,增進台灣病人就醫與改變生活習慣的意願。病人多數也知道,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主要來自長期壓力或生活失序。聚焦在浮出表面的身體症狀,讓病人免於碰觸生命傷痛的困窘,暫緩思考是否應對人生做出重大且帶有痛苦的調整。
不過,「自律神經失調」也可能會成為病人與家屬逃避隱藏的洞穴。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會做檢測、聽醫生說自己「自律神經失調」,藉以除卸病人身分,然後抗拒治療。重度憂鬱、躁鬱、重大創傷症候群、恐慌症、暴食症、強迫症、人格違常病人也往往有自律神經失調,但如果只注意「症」而忽視「病」,有時會讓病情更惡化。
自律神經失調的風行,就像過去盛行在台灣中老年婦女的「腦神經衰弱」,是這時代的表徵,只是自律神經失調又把年齡層往下拉了。去年的年度代表字包括憂、漲、慘、鬱、苦、怨、窮、爛,時運不順的年輕人承受龐大社會壓力,也難怪他們要認為自己是自律神經失調,而憂鬱症有些退流行了。
========如果您想來看診,請注意下列事項==============================
- 快樂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52-1號 (07)7686789
- 喜洋洋心靈診所:高雄市前鎮區一心一路156號1-2樓 (07)7272888
- 五甲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三路75號3樓(靠捷運站可搭電梯)(07)8412588
- {診所簡介}{門診時間}{醫師簡介}
- 初診請先電話預約 / 請帶雙證件 / 過動妥瑞請約潘卉郁醫師門診
- 若想看女醫師,建議掛「喜洋洋心靈診所」陳宇盈醫師、洪曉琪醫師
- 基層診所資源有限,若需要長時間深度會談請參考這些連結資源
- 本網站文章資訊來源主要是Synopsis教科書、MedScape醫療專業網站以及各種醫療期刊
- 提醒您,健保精神科診所以藥物治療為主,藥物有時會有副作用,看診時請跟醫師討論
- 健保資源有限,您可尋求諮商、心理治療等非健保醫療,也可跟醫師討論其他醫療選項
- Neurogenesis in the Adult Brain, Clinical Implications (Springer)
- Stress, and Allostasis-Induced Brain Plasticity (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
-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Basic and Clinical Aspects (Springer)
- Introduction to Psychoneuroimmunology (Elsevier)
- Textbook of Psychopharmacology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 DSM-IV-TR (APA)
- DSM-IV-TR in Action (Wiley)
- Brain Inflammation Tied to Depression, Suicidal Thoughts (MedScape)
- ‘Small Dose’ Exercise Guards Against Depression (MedScape)
- Exercis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The Evidence (MedScape)
- Managing Antidepressant Discontinuation (MedSc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