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恐慌,結果改善長期的腳痛
我有一位病人,來看恐慌症後藥物反應很好,服藥四個月後藥量漸漸減少。減到最後我會跟病人說,你把藥吃完,然後就試著不要再回來了。
過一段時間,病人又回來。我問他又出現恐慌症狀嗎?病人說不是。他把藥物停掉後,腳痛又漸漸出現。這時他才想起,他原本就有長期莫名的腳痛,很難形容,很難定位,做檢查找不出問題,吃止痛藥改善有限,一直很不舒服,常常因為痛的感覺分心。[……]
我有一位病人,來看恐慌症後藥物反應很好,服藥四個月後藥量漸漸減少。減到最後我會跟病人說,你把藥吃完,然後就試著不要再回來了。
過一段時間,病人又回來。我問他又出現恐慌症狀嗎?病人說不是。他把藥物停掉後,腳痛又漸漸出現。這時他才想起,他原本就有長期莫名的腳痛,很難形容,很難定位,做檢查找不出問題,吃止痛藥改善有限,一直很不舒服,常常因為痛的感覺分心。[……]
現代社會壓力大,許多人都有慢性頭痛問題。痛久了不舒服,影響工作與生活,第一個念頭就是到藥房買止痛藥。但長期吃止痛藥結果往往是越吃越痛,越來越難收拾。
壓力性頭痛一般是指當你感覺有壓力、疲憊或有情緒時,特別容易引起的頭痛。頭痛通常不嚴重,但可以持續一段時間,有時就像個環狀物套在頭上。痛的來源可能是壓力造成頭頸部肌肉緊縮。[……]
現代人壓力大,台灣人工時長,又常有家庭、經濟的壓力,常有許多人抱怨長時間感覺身體疲勞、無力,做點事情就很累。有時媒體也會提到「慢性疲勞症候群」。不過,真正的「慢性疲勞症候群」很嚴重,也很難快速治療好,甚至是比憂鬱症還難處理。我們能做的是:如果發現身邊親友有慢性疲勞症候群,要趕快帶去讓專業醫師鑑定,也許要採取不一樣的治療方法。[……]
最近有一篇德國的研究指出,無論輕重,只要符合至少一種精神科診斷的病人,過去一年內發生感冒症狀的機率,比對照組多了44%。類似研究有許多篇,證實壓力、憂鬱容易造成免疫系統失調。[……]
通常,耳鳴病人不會跑來精神科看診。不過從開診所到現在,我已經聽到超過一百位病人跟我說,他們的耳鳴症狀改善許多了。有些是跟我提到耳鳴症狀後,我特意調配經驗裡對耳鳴效果比較好的藥物。有些人則是睡飽、心情改善後,才發現耳鳴聲音變小了。[……]
開業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病人來抱怨植牙後出現的疼痛感。有些病人會很緊張,並因此中斷植牙計畫,等疼痛消除後才敢繼續。我會很好奇為什麼他們知道要來精神科?少部分人知道莫名疼痛看其他科看不好可嘗試精神科,大部分則是牙醫師建議病人找上門來。[……]
數個月前,有一位女病人來到門診,她看高血壓的醫師因為她的焦慮症狀,加開給她一顆抗焦慮藥物,結果引起口乾舌躁的副作用。我改開其他抗焦慮藥物, 然後,隨著病情穩定,逐漸改成緩釋劑型、一天一顆就足夠的X藥(為避免為特定藥物廣告,簡稱X藥)。她是容易緊張焦慮的病人,會因為擔心藥物副作用積極自 行減藥。結果下次回診時,她說:「醫師,我發現我不用吃高血壓藥了耶」。然後再下次回診,她又說:「醫師,我現在也可以不用吃安眠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