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就一直吃?壓力性進食的原因與改善方法

壓力大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明明不餓,卻還是打開冰箱、打開零食櫃,或煮了一堆食物、用Ubereat 叫東西吃?這種生理上不餓,但心理上因為壓力而追求飽足感,稱為壓力性進食(stress eating)。這時候我們常會優先挑選高糖、高脂或高鹽的「安慰食物」,可以在短時間內帶來放鬆與愉悅。

什麼是壓力性進食

壓力性進食指用「吃」來安撫負面情緒(如焦慮、悲傷、無聊、挫折),而不是用來滿足身體的能量需求。心情差或不穩定時特別想吃甜點或炸物、吃得很快、吃完感到罪惡,甚至在別人看不到時偷吃,都屬於壓力性進食。如果偶爾發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反覆出現而且難以控制,就有可能衍生發胖、飲食不均衡等健康問題。

壓力性進食的麻煩在於,他往往無聲無息,讓許多人直到吃完一整包洋芋片、或是一大桶冰淇淋(有些人是吃完一鍋火鍋或一大碗泡麵)時,才意識到自己是因為壓力而狂吃東西。

壓力性進食形成原因

壓力性進食的形成牽涉心理、生理及神經科學等多方面因素。心理層面上,許多人從年幼時期便學會以食物來紓解悲傷、生氣等不適情緒。當我們感到焦慮、空虛或情緒失控時,進食能帶來短暫的情緒慰藉,彷彿填補了情感上的空洞。但,短暫狂吃無法真正解決壓力來源,反而會在暫時的快感過後留下內疚與羞愧,形成「情緒低落–>狂吃–>內疚後悔」的惡性循環。

生理層面上,壓力會改變體內荷爾蒙的分泌,影響食慾與飢餓感。短期急性壓力會讓交感神經亢奮、腎上腺素增加,可能讓人一時食慾不振。但如果壓力持續存在,腎上腺會釋放大量皮質醇(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能提高食慾並增強對食物的慾望,讓人更想吃東西。同時,高皮質醇水平伴隨胰島素波動,會驅動人們偏好高熱量的甜食或脂肪類食物。壓力也可能影響「飢餓荷爾蒙」如ghrelin,干擾飽食訊號,在壓力下更容易感到餓。一旦吃下那些高糖高脂的食物,大腦便會分泌出血清素和多巴胺等「快樂荷爾蒙」,有效緩解壓力相關的生理反應,讓我們得到慰藉、得到心理上的正向回饋。但這種效果很短暫,如果壓力持續存在,就又會讓我們想吃東西。

從神經科學角度來看,研究顯示壓力性進食與大腦獎勵迴路和習慣養成密切相關。有實驗發現,情緒性進食者的大腦多巴胺能系統,對食物刺激反應更加敏感;在經歷負面情緒後進食,他們會覺得食物特別美味,因為壓力使得進食引發的愉悅感放大。食物這時就像是藥物,刺激大腦的獎勵中樞釋放多巴胺來暫時紓解痛苦,與某些成癮行為的機制類似。長期下來,大腦會將「壓力–>進食」強化為自動化的習慣反應:每當壓力出現,就下意識地透過進食來應對。有些人在壓力下特別容易吃東西,並非純粹缺乏意志力,而是大腦已被訓練成以食物來應對壓力。

如何察覺自己處在壓力性進食的惡性循環

  • 情境誘發:在生活中遇到壓力事件或情緒低落時就會想吃東西,例如考試前或工作繁忙時就特別容易吃零食。

  • 非飢餓進食:即使並不覺得肚子餓,也會下意識找東西吃,特別是當感到緊張、焦慮或無聊的時候。

  • 迴避情緒:把食物當作逃避問題或平復情緒的手段。在感到生氣、難過或孤單時,以吃東西來「壓」住這些感受,而不是面對或處理它們。

  • 特定食物渴求:壓力來臨時總是特別渴望某些高熱量的安慰食物(如巧克力、冰淇淋、洋芋片),而且除了這些食物外什麼都無法替代滿足。

  • 進食過量及失控感:一次又一次地吃到過飽甚至感到不適仍難以停止,在情緒驅使下無意識地迅速進食,過程中對食物的味道和數量幾乎沒留意。常見情形包括剛吃完正餐不久又開始找東西吃,或一不小心就把整包零食吃光。

  • 事後內疚:在情緒平復後回想起剛才吃下的大量食物時,感到強烈的自責、羞愧,甚至懊惱自己「怎麼又失控了」。這種罪惡感可能導致隨後過度節食或懲罰自己的行為,但過嚴的飲食限制又往往引發下一次的暴食,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以上多項特徵,而且通常與壓力或情緒波動有關,那麼就需要特別留意,可能已進入壓力性進食的惡性循環。

如何改善壓力性進食

既然是壓力造成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降低自己所承受的壓力。但人生不可能沒有壓力,有些學業、工作、人際的壓力,除非選擇自我放棄,否則壓力總是會一直存在。

壓力一直存在,那就得設法「舒壓」了。舒壓的方法很多,在此就不一一敘述。重點還是在「察覺問題」,如果你發現「我好像壓力減輕了,其實是因為我用吃來代償、用吃來抵銷壓力」,發現自己使用了不適當的舒壓方法,那就必須用其他比較好的舒壓方法來取代壓力性進食。

追根究底,如果你長期承受很大或多重的壓力,無法緩解,遠超出你的大腦承受範圍,即使你用「吃」也難以抒解,還養成不好的飲食習慣,體重增加、甚至出現代謝症候群的徵兆,這時,你可能得選擇「接受治療」了。各地的自費心理諮商所,或用健保看精神科,會是你的最後一道防線,協助你打破「壓力–>狂吃」的惡性循環。



==看診提醒
  • 快樂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52-1號 (07)7686789
  • 五甲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三路75號3樓(靠捷運站可搭電梯)(07)8412588
  • 診所簡介}{門診時間}{醫師簡介
  • 初診請先電話預約 / 看診請帶雙證件
  • 未滿18歲請看李博偉醫師門診(一定要先預約) / 未滿六歲請到醫院看診
  • 若需要長時間會談請參考這些連結資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