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入睡,是不好的習慣

我常遇到這類病人:當好幾年前嚴重失眠時,不想吃藥,就每天靠喝酒入睡。結果越喝越重,最後變成每天要喝「一手啤酒」、半瓶紅酒、或一大杯烈酒才能入睡。覺得這樣不行,每天要花很多錢買酒,也會擔心長期這樣喝酒肝會壞掉,最後只好來看診。

酒精對睡眠品質的影響

許多人不知道,喝酒雖然會比較好睡,但睡眠品質不好、容易中斷、早醒。酒精會干擾睡眠,改變正常的睡眠結構和周期。睡前體內如果有酒精殘留,前半夜的深睡可能會增加,但「快速動眼期」睡眠減少;等酒精在半夜被代謝後,淺眠的比例會上升,導致頻繁醒來,睡眠變得片段、睡眠品質變差。

晚上經常喝酒的人,有九成回報至少一種睡眠相關問題,例如夜間醒來、或白天嗜睡。靠喝酒入睡,短暫的助眠效果,會被後續的睡眠結構混亂抵銷,最後還是得不償失。

長期喝酒對肝臟不好

我們攝取的酒精由肝臟代謝,90%的酒精在肝臟處理。肝細胞長期暴露於酒精及其有毒代謝物乙醛,容易造成肝臟急性和慢性損傷。酒精性肝病包含一系列病變,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幾乎所有長期重度飲酒者都會出現脂肪肝,而其中約10-35%若持續飲酒會進一步發展為肝炎,有些慢性酒精性肝炎會進一步進展為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約8–20%)。相較於男性,女性對酒精的肝臟敏感性更高,在相同或甚至較低飲酒量下,女性罹患肝硬化的風險比男性更大。女性即使每天只喝一杯酒,肝硬化風險還是會上升。

不過,如果還只是在脂肪肝的階段,戒酒就可以逆轉病變,減輕病症、不再惡化。

長期喝酒增加失智風險

許多研究都發現,長期喝酒會增加日後認知功能障礙和失智症風險。長期的中等程度以上飲酒,會對大腦的白質和灰質造成損傷,最後可導致腦部萎縮和認知功能缺陷。

2020年 The Lancet 失智症風險報告,將「過量飲酒」列為失智症的風險因子2024年發表的一項分析明確指出:飲酒量與失智症風險正相關,沒有所謂「安全飲酒量」長期靠喝酒入睡、越喝越重,會增加失智風險。

長期喝酒增加癌症風險

酒精與癌症之間有「劑量依賴性」,飲酒量愈大、時間愈長,罹癌風險愈高,而且任何形式的酒精(啤酒、紅白酒或烈酒)都有致癌效應。常被提到的癌症包括:

口腔癌、咽喉癌和喉癌:酒精會直接接觸並損傷上消化道黏膜,與口腔癌、咽喉癌和喉癌高度相關。長期大量飲酒罹患口咽喉癌的風險是不喝酒的人的5倍。即使一天只喝一杯,也還是會稍稍提高口腔和喉部癌變的機率。

食道癌:長期酗酒的人罹患食道癌的機率會提高5倍。對酒精耐受性低,喝一點酒就會「臉紅」的人,就算飲酒量不大,罹患食道癌的風險還是會偏高。

大腸癌:重度飲酒會顯著增加大腸癌風險,即使中度飲酒(每日1–2杯),風險也還是會稍稍增加。酒精可能透過代謝產生的乙醛,在腸道上皮造成基因損傷,並干擾葉酸等營養素代謝。

乳癌:女性的乳癌是與飲酒關聯最確定的癌症之一。酒精可能因為會讓雌激素增加,促進乳房組織的癌病變。每天飲酒量越高,乳癌風險也會等比例上升。有乳癌風險因子或家族史的女生,更應該謹慎控制飲酒量。

寧可吃藥入睡,不要長期依賴喝酒

喝酒入睡最大的問題是很容易越喝越多,相對來說,許多原本喝酒越喝越重的人,在轉來服用藥物後,可以「守住」只靠一般劑量的藥物入睡,日後也可以越吃越少,漸漸減藥。

在轉而服用藥物時,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避免開依賴性比較強的安眠藥,先服用「比較輕」的鎮靜劑、以及沒有依賴性的「助眠」藥物,入睡雖然會比較慢,但日後要逐漸減藥也會比較容易。

長期靠喝酒入睡,要一下子完全停掉很困難。先藉由藥物保持睡眠品質,之後再藉助運動或其他方法漸漸減藥,可以漸進式地改善睡眠問題。



==看診提醒
  • 快樂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52-1號 (07)7686789
  • 五甲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三路75號3樓(靠捷運站可搭電梯)(07)8412588
  • 診所簡介}{門診時間}{醫師簡介
  • 初診請先電話預約 / 看診請帶雙證件
  • 未滿18歲請看李博偉醫師門診(一定要先預約) / 未滿六歲請到醫院看診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