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常見哪些症狀?如何判斷是否自律神經失調?

前陣子,我有一位病人全身莫名發癢好幾個月,皮膚科醫師治療一陣子沒有好轉,跟她說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請她來找精神科醫師。我開了一顆藥,下星期回來說好多了,我就請她先繼續吃藥,先把半年的療程吃完。

什麼狀況會是自律神經失調,需要看精神科?如果是類似恐慌症的強烈爆發,或同時伴隨長期、嚴重的壓力與憂鬱焦慮症狀,這時,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可能性就很高。但如果是單一症狀,如眼睛癢、皮膚癢、喉嚨梗塞感、感覺胃食道逆流,最好還是先讓專科醫師看過,覺得不太像是該專科問題,再來找精神科會比較安全、避免誤診。或者像四、五十歲以上出現排便不正常,先到腸胃科檢查,排除沒有大腸癌或大腸息肉,再來懷疑是不是腸躁症、是否腸道神經系統的過度反應。

我常跟病人說,如果是莫名的大範圍酸麻、甚至症狀會「跑來跑去」,神經學上難以解釋,就要考慮自律神經失調。如果是小範圍如單一指頭酸麻,就要考慮神經或血管的壓迫,不是自律神經失調。

我也會提醒病人,如果同時有好多莫名症狀、感覺像是自律神經失調,也未必每個症狀都是。在服藥治療後,有可能多數症狀改善了,但還有少數症狀存在,這些症狀就要考慮是器官的問題,不是自律神經失調。

我常跟病人說,自律神經失調不像電腦斷層、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可以有比較精準的檢查,確認是不是自律神經失調。我會跟病人說明,我們可以用藥物來反推。如果你有心臟疾病,不可能吃精神科的藥物就能改善。但如果你的心悸、胸悶症狀,在服用精神科藥物後好轉,那就很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最常見原因還是「長期持續的壓力」,所以自律神經失調常跟失眠、焦慮、憂鬱症狀一起出現。長期持續的壓力,會讓腎上腺素持續分泌,但過度分泌的結果,常會傷害大腦微膠細胞(microglia)的負回饋機制,導致該煞車時還是繼續分泌過多的「抗壓激素」,結果就是加速大腦的發炎反應,傷害腦神經細胞,所以會同時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與焦慮、憂鬱反應。

要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飽、降壓、多運動,以及必要時來精神科看診。

以下簡單說明一些常見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頭痛

頭部出現疼痛不適,可能呈現持續的鈍痛或陣發性的劇痛。有些病人會感到頭部沉重,腦袋昏沉不清爽。

搖晃感

有些病人會莫名感到搖晃感,感覺身體在晃動,嚴重時會有快失去平衡的感覺。

頭暈

有些病人感覺頭暈,或突然天旋地轉的眩暈,或從坐/臥站起來時出現眼前發黑、站不穩的症狀。

耳鳴

有些病人感覺出現持續的嗡嗡聲或高頻的耳鳴、腦鳴,在安靜的環境裡更明顯。有時會感到耳朵悶悶的,好像聽力受阻。

視覺

有些病人覺得視力模糊、眼睛疲勞,感到眼睛乾澀或眼球後方脹痛,也有些人覺得眼睛癢癢的。

瞳孔反應異常

自律神經控制瞳孔對光線的縮放反射,失調時會導致瞳孔大小異常、引發一些視覺問題。病人在強光下可能出現畏光,在從明亮環境轉入昏暗環境時,瞳孔無法迅速放大,導致一段時間看不清楚東西。瞳孔反射遲鈍會導致夜間開車時特別吃力。

喉嚨異物感

有些病人覺得喉嚨有卡卡、緊縮的感覺,雖然沒有明顯異物,卻覺得有東西卡著,有時覺得好像腫了一塊,但觸摸又沒有異樣

心悸

有些病人覺得心跳突然加速、跳很快或很大力,明顯感覺心臟或脈搏搏動。有些人覺得心跳不規則,覺得自己心律不整

胸悶胸痛

有些病人覺得胸口隱隱作痛或刺痛,感覺胸部壓迫、悶悶的不舒服,開始擔心心臟有問題,但檢查又正常。

血壓不穩定

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導致血管收縮不穩定,出現血壓升高或波動。有些病人因此開始吃血壓藥,但如果治療好自律神經失調,血壓又會恢復平穩。

手腳發冷

自律神經失調有時會導致末梢血液循環失調,讓手腳容易冰冷,在緊張時更明顯。這種手腳冰冷的現象,在環境溫暖時也可能發生。

呼吸困難與過度換氣

病人會突然感覺吸不到氣,好像胸口被壓住。病人常覺得深呼吸才能勉強吸夠氧氣,伴隨強烈的窒息感或恐慌感。 有時會呼吸急促、頻繁換氣,有時因此出現頭暈、手腳發麻。

腹痛與腸胃症狀

病人常出現反胃、噁心、胃部不適、想吐。有時會上腹痛、胃脹、胃悶、灼熱感,有時會消化不良或飯後飽脹感。有些病人出現肛門癢的症狀。

腹瀉與便祕

病人常見反覆的腹瀉或便祕,有時會兩者交替出現。有時會在進食後就有便意,在沒有廁所的地方就會焦慮。

排尿困難、殘尿、頻尿

病人有時會有解尿困難,有時尿量不多卻常想上廁所。有些人小便完仍覺得有尿液排不乾淨的感受。有時會白天頻尿、夜間夜尿。

手抖

這是很常見的症狀,細微的震顫多數發生在手部,有時也會出現在腳、頭部、嘴唇等處。

麻木刺痛

手腳麻木、刺痛也常提到。有些病人會感到手臂或腿部有針刺般的異樣感。這種麻、刺、痛常常是大範圍、有時跑來跑去,醫學上難以解釋。

肩頸僵硬、酸痛、僵硬,肌肉與關節疼痛酸痛

病人常抱怨肩頸酸痛,全身肌肉疼痛與無力。有時覺得關節酸痛或好像有關節炎。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造成痛覺調節異常。

皮膚搔癢與紅疹

有些病人會皮膚莫名發癢、或出現像是蕁麻疹的紅疹。這與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的過敏反應有關,常在情緒緊張時加重。有時還會出現局部潮紅或紅斑,如臉部忽然發紅發熱。

全身疲勞

有些病人長期處於全身倦怠、疲勞無力的狀態,就算充分休息也難以恢復精神。每天都提不起勁,日常活動稍多就感到極度疲憊。

運動不耐症

有些病人無法耐受體力活動,如運動時心率無法隨活動量正常增加或降低,導致運動耐受度下降。這是因為自律神經對心血管的調節功能受損,在運動時不能適時提高心輸出量或血管張力,造成肌肉和臟器供血不足,病人很快就感到虛弱無力。

腦霧和認知困難

許多病人出現類似「腦霧」現象,如思緒不清晰、注意力難以集中、短期記憶力變差等認知功能障礙。這是由於大腦的自律神經調節異常,讓人感到恍惚、反應遲鈍。



==看診提醒
  • 快樂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52-1號 (07)7686789
  • 五甲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三路75號3樓(靠捷運站可搭電梯)(07)8412588
  • 診所簡介}{門診時間}{醫師簡介
  • 初診請先電話預約 / 看診請帶雙證件
  • 未滿18歲請看李博偉醫師門診(一定要先預約) / 未滿六歲請到醫院看診
  • 若需要長時間會談請參考這些連結資源
分類: 自律神經失調,標籤: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