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力量

心的力量

常被忽視的早期創傷經驗(康健雜誌)

在門診時常出現以下場景:表面看起來不該是慢性憂鬱症的病人,沒有持續明顯的外在壓力,也沒有家族病史,但在其他院所已經服用抗憂鬱藥物超過一年。最後詢問:你小時候有沒有遇過什麼不好的經驗,被罷凌或欺負之類?這時大約有一半機會,病人會開始啜泣,身旁的陪伴者趕緊抽衛生紙給病人。[……]

Read more

心的力量

追求改變的代價(聯合報)

診間偶爾會有病人說,醫師你們不是心靈診所嗎,可不可以談一談讓我不用吃藥也能睡?我會直接跟病人說,如果我跟你談十分鐘就能治好失眠,那就太神奇了。或許只有極少數大師級人物做得到吧。[……]

Read more

心的力量

別為往事一直吵(聯合報)

許多人,尤其是情侶與夫妻之間,常常會把往事拿出來吵,一方提起、一方辯解,然後越講越激動。提起的覺得委屈,被念的覺得被誤解,沒有交集,結果造成現存的間隙更加擴大。

引起爭吵的往往是某個帶有負面情緒的點,委屈讓大腦的記憶更加深刻。但吵架的雙方,往往會把自己的記憶當成百分之百的真實,所以理直氣壯。但如果往事的記憶裡有三成模糊、有三成是編造的,我們還能大聲吵下去嗎?[……]

Read more

心的力量

不要讓杏仁核綁架了(康健雜誌)

「杏仁核劫持」(amygdala hijack)是知名的”EQ”(情緒商數)作者丹尼爾‧高曼想出的名詞,生動地傳達出「杏仁核」的重要性。當我們火冒三丈,情緒無法平復,可能會做出錯誤判斷時,請默念「不要讓杏仁核綁架了」六聲,或許能幫助恢復平靜。[……]

Read more

心的力量

別帶給病人父母壓力(聯合報)

偶爾會有以下對話—-醫師:「你的大腦生病了」。病人大驚:「憂鬱症不是心靈的疾病嗎?」(然後用雙手在胸口比個心型)。「憂鬱症是大腦的疾病」,醫師篤定地說。「可是我是用心在思考」「如果用刀在你的大腦刺個洞,你還能再思考嗎?」[……]

Read more

心的力量

台灣人,這麼不快樂嗎?(康健雜誌)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媒體報導說,根據某某研究,台灣人越來越不快樂,擔心失業、收入不高、經濟衰退。有些調查出自擅長議題行銷的人力網站,媒體也是照單全收。

但台灣人有越來越不快樂嗎?快樂,或不快樂,怎麼測量,怎麼做前後比較?跟還沒有Internet、沒有智慧手機與iPad的時代比,現在的台灣人是否更不快樂?[……]

Read more

心的力量

忘不了的舊情人

詢問憂鬱症病人起因時,蠻常聽到「難忘的舊情人」。「我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現在的先生對我很好,但我一直忘不掉跟我分手的舊情人。我很愛他,他跟我分手帶給我很大的打擊,讓我一直鬱鬱不樂,也造成我盲目地嫁給會家暴的第一任丈夫」,類似的敘述不斷出現。[……]

Read more

心的力量

還要繼續燃燒生命嗎?

這波金融風暴讓不少白領上班族中年失業,更多人惶惶不安。專家預言大衰退會持續很久,就業機會很難回升。台灣人心中崇尚辛勤工作、靠高額紅利與獎金致富的成功範例,是否該調整了?[……]

Read more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