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痛苦、大喊大叫、亂發脾氣、胡思亂想,誰能幫助我?

我在門診常遇到剛被情人 劈腿的人,痛苦的記憶想忘都忘不掉,一個人獨處時就難過掉淚。也有些人因為工作、婚姻、家庭的壓力,脾氣越來越暴躁,變得「歇斯底里」,甚至會打小孩、摔 門、摔東西。遇到重大創傷時,人的大腦會一直轉,晚上睡不著,白天注意力變差,動不動就罵人或流淚,工作上常出錯、念書不專心。

如果已經連續好幾天都這樣,感覺越來越嚴重,怎麼辦?為了避免惡性循環,我會勸病人服用藥物一段時間,讓自己儘快恢復。

「惡性循環」是什麼?

遇到壓力事件時,大腦會變得不穩定,容易煩躁焦慮,失眠症狀最先出現。連續一星期睡不好,自律神經功能變差,許多症狀陸續出現,最後病情嚴重到「重度憂鬱症」的程度,連好好工作都沒辦法。這又會讓睡眠變得更糟糕。

一連串的惡性循環之下,又可能會造成更多傷害:如失去工作、得罪朋友、讓家人傷心、搞壞身體健康,甚至出現想不開的念頭。服用藥物,首要目的在於先阻止惡性循環,好讓大腦能夠漸漸恢復穩定。

減少強迫性的胡思亂想,讓病情緩和下來

開藥時,我常跟病人說:「這顆藥穩定情緒的效果不錯,睡前一顆,一星期內你就不會情緒起伏這麼大,不會暴躁易怒。」。病人半信半疑,常問說藥物怎麼可能會有 這種效果。我會解釋說,因為這些藥物可以「修復大腦」,減少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減少胡思亂想。負面的事情比較不去想,心情就會比較好了。

人的大腦記憶就是這樣。不好的事情一直反覆,記憶反而更加增強。如果能先靠藥物讓大腦不要想那麼多、或想到時情緒反應沒那麼強,記憶才能逐漸淡化、能夠擺在角落不要常去想起,才不會帶來痛苦。減少不斷出現的強迫意念,每個人的意志力才有空間發揮出來。

我已經變得不會生氣了

我在診間每天都遇到不只一位這樣的病人。每天都會聽到病人說,上星期服藥後,可以把胡思亂想拉回來了。有些病人說,吃藥一陣子後,就算又被刺激到,也比較不會有感覺。有先生對太太說:「老婆,你一個月沒發脾氣了」,感覺難以相信。

最極端的例子,有先生頭部受傷腦出血後脾氣非常暴躁,動不動就大發雷霆,如果不順他幾乎就要動手打人。我給他睡前一顆普通的「血清素藥物」,一個月後,判若兩人,太太感激到快要流淚,因為她的家庭又恢復了和諧快樂。

正確使用藥物,恢復你原有的力量

藥物有這麼神奇嗎?當然不是。有一位媽媽說她跟叛逆期的女兒常吵架,吵得面紅耳赤,彼此不想講話。她看診服藥一陣子後,脾氣變得比較柔和,女兒發現媽媽不一 樣了,又試著來找媽媽講話,母女講開了,又恢復以往的感情。如果母女之間沒有「希望感情變好」的正向期待,光吃藥也沒有用。

當我們的煩躁焦慮到了頂點時,原本屬於自己的力量就出不來。「不要去想就好了」、「你要看開啊」,問題是,遇到重大壓力、創傷時,連「不要去想」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時,藥物可以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先讓心平靜,恢復你的理性與內在力量。

但藥物會有什麼後遺症嗎?

說「後遺症」倒不致於。一般的創傷事件、壓力事件,許多人服藥一個月就有明顯改善,一般建議要服藥滿三個月,可避免太快復發,滿三個月後可逐漸減輕藥量。如果伴隨嚴重失眠,會需要先服用「鎮靜劑」讓自己放鬆、幫助入睡,等症狀好轉後,再加強有氧運動來改善睡眠、減少藥物。

正常劑量下,3-6個月的服藥,並不會有什麼後遺症。如果怕自己會依賴安眠藥,那就跟醫師講清楚,請醫師不要開成癮性高的安眠藥

健保資源可提供的協助,你應該知道

以上所說的治療效果,在健保制度底下,用一般的藥物,對大多數病人都有效,只要你能找到有經驗的醫師,在一個療程內協助你改善症狀、恢復規律生活、順利停藥。

每個人多少會遇到一些逆境,你的親友隨時也會有人遭遇生活、工作上的壓力。我們不需要懼怕藥物,但也不要依賴藥物。當壓力大到一個臨界點時,藥物、運動、紓壓都會有立即效果。也許一個短期的看診、治療,就可以幫助你撐過去了。

本文主要資料參考來源:Synopsis of Psychiatry, Tenth Edition

延伸閱讀:

附註:這篇文章數度提到藥物,基於醫療專業應有的平衡報導,在此提醒您,藥物治療是健保醫療的選項之一,但並不是唯一的治療模式。有許多病人服藥後因為成效不錯,定期回診,我們醫師持續看到的,自然是這些對藥物反應好的病人。但也有些病人服藥後反應不佳、有些病人服藥後副作用不回診。藥物不可能完美,只是選項之一,也有人靠高密度的運動改善身心症。這是面對藥物時,醫療人員應帶給病人的思考面向。



========如果您想來看診,請注意下列事項==============================
  • 快樂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52-1號 (07)7686789
  • 五甲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三路75號3樓(靠捷運站可搭電梯)(07)8412588
  • 診所簡介}{門診時間}{醫師簡介
  • 初診請先電話預約 / 看診請帶雙證件 / 快樂心靈病人很多有時需等候
  • 過動、妥瑞請約潘卉郁、李博偉醫師門診 / 未滿六歲請到醫院看診
  • 基層診所資源有限,若需要長時間會談請參考這些連結資源

附註一:底下列出重要值得參考的「教科書等級」學術書與重要文獻及專業醫學網站連結:

  1. Neurogenesis in the Adult Brain, Clinical Implications (Springer)
  2. Brain, Behavior and Epigenetics (Springer)
  3. Stress, and Allostasis-Induced Brain Plasticity (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
  4.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Basic and Clinical Aspects (Springer)
  5. Healing the angry brain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6. Introduction to Psychoneuroimmunology (Elsevier)
  7. Impulsivity, The Behavioral and Neurological Science of Discounting (APA)
  8. Textbook of Psychopharmacology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9. DSM-IV-TR (APA)DSM-IV-TR in Action (Wiley)
  10. ‘Small Dose’ Exercise Guards Against Depression (MedScape)
  11. Good Sleep Plus Limits on Screen Time Help With Impulse Control(MedScape)
  12. Aggression(MedScape)
本篇發表於 情緒不穩。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