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不治療會怎麼樣?不要怕看精神科

許多人常會「心情 blue 」,有些憂鬱症狀。但是否嚴重到需要治療?我常問病人,你最近會不會注意力、記憶力變差,容易恍神,做事情的能力變得不好,工作上常常出錯?如果大腦認知功能已經受到影響,表示憂鬱症已經有些嚴重,要認真考慮接受治療。

有許多學者認為,持續、嚴重的憂鬱症,主要的病因是長期持續的壓力,傷害了人類大腦與內分泌的「壓力反應」系統,最後惡化了「大腦發炎」,損害腦細胞,妨礙腦神經細胞新生作用(neurogenesis)。如果病人已經出現心情持續低落、沒有動力、以前喜歡的事情現在沒興趣,那表示大腦受到的影響又更大了。再不治療,人生的各個層面會受到許多衝擊。

查詢一些研究,已經變嚴重的憂鬱症,如果不面對現實、接受治療,大腦海馬迴、丘腦、杏仁核和前額葉皮質等區域的體積,會隨著憂鬱發作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而萎縮。未治療的憂鬱症發作時間越長,這些與情緒和記憶相關腦區的體積縮減就越明顯。(這些對腦神經細胞的傷害,大致上是可逆的、可以治療、恢復,但腦神經細胞的修復、連結需要時間,所以我會建議病人服用治療憂鬱症的藥物,一個療程至少要半年)

長期的憂鬱症與「慢性發炎」以及「自律神經失調」有關,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憂鬱症也會惡化「代謝症候群」,如果不治療,會增加未來糖尿病及肥胖等代謝疾病的機率。研究發現,重複發作的憂鬱症,是日後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憂鬱症讓人難以集中注意力、精力低落,導致生產力下降。未治療的憂鬱症病人有時會常常請假,工作表現不好,常因此喪失經濟收入來源。年輕的憂鬱症病人會因此影響學業,學習成績下滑或不得不休學。憂鬱症病人在人際關係中常表現冷漠、退縮,朋友和家人可能感到無法溝通,進一步惡化原有的社會支持網絡。

憂鬱症發作時,大腦常會頻繁出現揮之不去的強迫意念、負面思考,沒有必要的胡思亂想,有時因此情緒不穩定。如果症狀持續、沒有接受治療,病人常因此出現人生的空白或者倒退,或失去原本能夠好好發揮的機會。

藥物還是首選,不要害怕憂鬱症藥物

中輕度的憂鬱症、因為最近壓力事件惡化的憂鬱症,藥物有可能很快就會產生部分療效,先減少不必要的胡思亂想與負面思考,速度快、成本低效益高。

如果是嚴重、慢性化的憂鬱症,更需要盡快服藥,避免憂鬱症對大腦、對心血管與內分泌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在健保制度底下,服藥治療憂鬱症,大多數的費用都是由健保局出,可以節省病人的支出。

藥物可能有副作用,但不需要太擔心

治療憂鬱症的藥物,難免有些病人出現副作用(如噁心、嗜睡),但這些副作用通常不嚴重、有時過兩、三天副作用就消失了。通常醫師會從比較低的劑量開始,確定病人能適應藥物後,再把藥量增加。如果過一星期還無法適應副作用,醫師就會更換藥物。常用的憂鬱症藥物有好幾種,通常都能找到一顆適合病人的藥物。

如果服藥後副作用覺得很不舒服,可立即停藥,再回診跟醫師討論更換其他藥物。「什麼藥都不適合、吃不習慣」的病人很少很少,但抗拒服藥,導致病情惡化、難以收拾的病人就很多很多。

藥物療效出現需要一些時間

憂鬱症藥物療效出現有時要等兩、三星期(畢竟要修復因為長期壓力受損的腦神經系統),才會比較明顯,如情緒穩定、減少胡思亂想、整體狀況拉起來。所以醫師常會先搭配一些幫助睡眠的藥物,以及白天服用的抗焦慮藥物。能先睡飽、降低白天的胸悶、緊張、煩躁,整體感覺就會比較好、比較舒服。

先睡飽是最重要的事情

憂鬱、焦慮症通常最早出現的症狀就是「失眠」,然後睡不好又會讓病情加速惡化。所以來看診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先睡飽。醫師通常會先開立低劑量的鎮靜劑、以及沒有依賴性的助眠藥物,先讓病人能睡飽。

有些人會擔心,服用鎮靜劑、安眠藥,多多少少會有依賴性,會不會之後就要吃一輩子藥物?其實我們絕大多數的病人,在病情穩定後(建議一個療程至少半年)就能在醫師協助下慢慢減藥。多數慢性病藥物都不適合「突然整個停」,但憂鬱症病人在服用一個療程、穩定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嘗試把藥物漸漸減掉。(點選連結看哪些病人會建議長期服藥

不靠藥物的「睡眠衛生」也很重要

每個人都可以上網查詢「睡眠衛生」,看看有什麼藥物以外、可以改善睡眠的方法。

例如,盡量固定每天的就寢與起床時間,確保每晚有足夠的睡眠。睡前一小時避免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螢幕裝置,因為這些裝置所發出的藍光會影響大腦的入睡機制。同時,睡前可透過聽輕音樂、泡溫水澡等方式放鬆身心,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

有專家建議,像是穿舒適的睡衣、穿襪子睡覺、戴眼罩、買舒服的枕頭、蓋有一定重量的棉被,可以幫助睡得更好。早上起來,如果能到外面曬曬太陽,可以調節生理時鐘,逐步改善睡眠。

健保很難談很久,諮商所可心理治療

有些人想像精神科就是要「談很久」,不過在健保體制下,醫師一個診要看許多病人,很難在一個病人身上花很多時間。許多病情單純的病人,在簡短的會談、適當的衛教與用藥後,也就能漸漸改善。

不過,有些人不適合或不想服藥,或者服藥只有一部分改善,這時可以考慮到「諮商所」找心理師做心理治療。心理治療需要自費,也要花時間長談,政府現在有提供15-45歲的心理諮商方案,一輩子可以免費使用三次,但每年有經費限制,未必能申請到。所以,想做心理治療的人,最好還是要先準備好一些費用與時間。可上網搜尋居住縣市的諮商所,現在在大都市都有許多選擇。

心理治療跟藥物治療並不衝突。理論上,兩者並行,效果更好。只是,健保難提供正規的心理治療,多數人會覺得無法負擔每個月四次的自費心理治療費用。

多運動也會有幫助

多運動可以預防憂鬱症,但如果憂鬱症已經惡化,光靠運動很難快速讓憂鬱症穩定下來。先找到適合的藥物、先睡飽,然後盡可能恢復運動習慣,可以讓憂鬱症好得更快。

我會推薦病人嘗試「超慢跑」,因為超慢跑最簡單,可以在家裡客廳跑,一邊看電視一邊跑,現在的電視可以連網,看YouTube或Netflix等平台,有看不完的劇。多練幾次,就可以一次跑三、五十分鐘。其他各種運動如騎車、爬山、健走也都可以。

健康食品是保養,但也不反對服用

有些病人會詢問,我可以同時吃健康食品嗎?通常我會回答,只要你經濟上負擔得起,跟藥物一起服用通常沒有衝突,有時會有綜效發生,讓藥物療效更好。

有最多研究支持的是「魚油」,但多數人不知道,要吃魚油預防或改善憂鬱症,要吃高純度的魚油,而且劑量要足夠。可以自己換算看看,如果一天吃2公克的EPA+DHA,要花多少錢?

如果經濟上負擔得起,可以購買健康食品當成輔助,同時多運動、盡可能抒解壓力,也會讓憂鬱症復原得更快。

rTMS (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也是選項

有越來越多診所購買 rTMS,也有許多研究支持。不過,rTMS如果持續做、密集做,也是一筆花費。做一個療程,病情改善,中止後一段時間,憂鬱症也還是有可能復發。想靠 rTMS 治療憂鬱症,需要有一定的財力。

因為費用不便宜,專業建議是「難治型憂鬱症」、服用藥物一段時間藥效不明顯,才把 rTMS 列入選項。

不過,有些人吃藥容易有副作用,或有些人財力雄厚又不想服藥,想把rTMS 當第一線治療也可以。治療憂鬱症的療效,rTMS並不會比單純用藥差。

重新調整人生規劃與生活常規

憂鬱症嚴重時,受損的大腦承受壓力的能力會變差。即使服藥後憂鬱症漸漸改善,大腦也不可能瞬間恢復之前最好的狀態,如果壓力太多、太急迫,也會讓大腦承受不了,造成憂鬱症復發。

當憂鬱症變嚴重時,就需要「重新整理一下人生」了。拒絕有毒的關係,離開負荷不了的工作,或在許多壓力中選擇放掉一兩個。讓大腦可以適度休息,不要一直處在多重壓力底下,配合治療與運動,才能讓我們的腦神經細胞再恢復過往的生機。



==看診提醒
  • 快樂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52-1號 (07)7686789
  • 五甲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三路75號3樓(靠捷運站可搭電梯)(07)8412588
  • 診所簡介}{門診時間}{醫師簡介
  • 初診請先電話預約 / 看診請帶雙證件
  • 未滿18歲請看李博偉醫師門診(一定要先預約) / 未滿六歲請到醫院看診
  • 若需要長時間會談請參考這些連結資源
分類: 憂鬱症,標籤: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