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時有個研究,發現曾經有至少2次憂鬱症發作、而且穩定服藥9個月以上的病人,如果漸漸停藥,在一年內復發的比例是56%,如果持續服藥,一年內復發的比例是39%,有顯著差異。
研究的重點
這些病人來自英國的基層診所,都有穩定長期服藥,已經是至少第二次發作,持續服藥的總天數超過兩年。「停藥組」階段性地漸漸減少藥量,減藥、停藥的過程都很穩定,然後觀察一年內會不會復發。在減藥、停藥時,病人有繼續服用跟原本藥物外觀一樣的安慰劑。
這些病人都必須符合正式的「憂鬱症」診斷,有一定的嚴重度,如果只是短暫或較輕微的憂鬱症狀,都不會列入研究計畫。而「復發」也必須達到至少一種嚴重的憂鬱症狀、持續超過兩星期,還必需有下列症狀至少一項:憂鬱想法(如對性失去興趣、不安、自責、自卑、絕望、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或有自殺想法)、疲倦、專注力下降、或睡眠困難。
也就是說,這些納入研究病人,至少都有第二次的嚴重憂鬱症發作。沒有兩次嚴重發作,以及停藥後復發症狀輕微,都不會納入研究。
如何看待這研究結果
病人如果罹患嚴重的憂鬱症,常會煩惱,以後是不要要長期服藥?如果停藥會不會復發?
我常跟病人說:「總不能因為擔心復發,就吃藥一輩子。」第一次發作,服藥一段時間、感覺穩定後,還是可以嘗試減藥、停藥。
但如果停藥之後沒有很久,就再一次發作,而且有達到重度憂鬱症的程度,有時就得考慮要長期服用藥物。
畢竟,每次復發(如果有達到重度憂鬱症程度),對大腦都有可能帶來一些傷害,讓未來病情更難掌握。每次嚴重憂鬱症發作,對工作、學習、人際關係,也都可能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嚴重的憂鬱症,可能是大腦發炎反應
現在精神醫學界普遍認為,嚴重的憂鬱症,常伴隨長期壓力造成的大腦發炎反應。
如果第一次治療改善,停藥後沒多久,就又發生第二次嚴重的憂鬱症,就更能推論,病人的憂鬱症伴隨大腦發炎反應。
持續的大腦發炎反應,會對腦神經細胞帶來一些傷害、阻礙腦神經細胞的修復與連結。這會讓我們的大腦無法回復到原先最好的狀態,一旦遇到重大壓力,憂鬱症可能就會復發。
藥物多少有些保護作用,所以如果持續服藥,復發率會降低。沒有藥物保護,復發率會增高。
所以,憂鬱症就得吃藥一輩子嗎?
重點在於,復發時的嚴重程度,以及感受的的壓力有沒有減輕。
停藥後的大腦,就算無法100%恢復,但通常還是需要持續性、足夠大的壓力,才會讓憂鬱症復發。
如果停藥後第二次的發作病情嚴重,第二次服藥就得考慮持續服用更久的時間,等壓力確實有減輕,再考慮減藥停藥。
如果復發時病情嚴重,然後身邊又有許多壓力,要減藥停藥就得慎重考慮。
多數三高患者「本來都是好好的」,直到中年以後,才逐漸爆發三高疾病,病發後就不容易痊癒,常需要一直服藥到老。
三高疾病跟體質、飲食、壓力、生活方式有關,也常處於慢性發炎狀態。
憂鬱症也是跟體質、飲食、壓力、生活方式有關,也很有可能大腦有慢性發炎反應。
如果是「第二次發病時有點嚴重的憂鬱症」,這時,如果希望未來能漸漸停藥,恐怕就要有「更積極的治療」,比如「一星期有氧運動超過150分鐘」、心理治療、rTMS治療等等,同時伴隨具體減少生活壓力,才能降低再次停藥後的復發率。
如果復發時病情有些嚴重,最好不要急著停藥,可以保持較低的藥量,再持續服用一段時間。
==看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