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心碎,有時會引發致命的發炎反應

我們常在新聞或親友的真實經歷看到:一位摯愛的親人或戀人過世後,造成家人、伴侶過不久也離開世間。有時我們會說,他們在天上又見面了。醫學研究陸續發現,嚴重的悲痛反應,常常會引發強烈的發炎反應,讓我們原有的身體疾患突然惡化,嚴重時會帶來死亡。「在天上相逢」的意象雖然感人,但我們還是可以努力,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死亡

悲痛、心碎與發炎反應的關聯

研究發現,當我們經歷強烈而無法挽回的失落,尤其是親密伴侶或摯愛親人離世,大腦會面臨激烈的壓力反應。這時,身體會大量分泌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導致體內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就像是在面臨實際的威脅一樣,引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

原本這種發炎反應是要保護身體,但發炎反應如果持續存在,在某些人身上就會損害器官組織、加速老化、甚至增加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有一項研究追蹤了99位近期喪偶的成年人,發現悲傷程度越高的人,體內的發炎指數也越高,發炎的程度比悲傷較輕的人高出約53%。

這些研究讓科學家確認:「心碎」並不只是一個心理狀態,還帶著明顯的生理反應。

悲傷如何影響身體?

心臟與血管健康

失去摯愛後,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機率顯著提高。研究指出,在配偶離世後30天內,悲傷的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平時高出數倍。醫學上還有一種「心碎症候群」,又稱為壓力性心肌病變,患者在情緒劇烈波動後會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心律不整等類似心臟病發作的症狀。

這種現象的原因,正是劇烈的情緒波動引發的神經內分泌失衡,促使心臟暫時失去正常的收縮功能,進而產生急性症狀。

癌症病情惡化

情緒不佳、悲傷或抑鬱,會降低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抑制能力。當免疫功能受損,發炎環境持續,腫瘤更容易轉移、擴散,癌症病人的存活率因此下降。一項研究發現,癌症患者若同時伴有明顯抑鬱情緒,血液中的發炎因子會顯著增加,導致治療效果變差,進一步影響患者存活機會。

免疫疾病增加

持續的悲傷會造成免疫功能失調。一方面容易受到感染,另一方面也可能誘發或加劇自身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研究指出,曾遭遇嚴重創傷的人,後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長期悲傷會使免疫系統錯亂,甚至攻擊自己的細胞與組織。

糖尿病與代謝異常

悲傷所引起的壓力荷爾蒙變化,會干擾血糖控制,增加胰島素抗性,加劇糖尿病病情。此外,悲傷時期常見的飲食習慣改變(如暴飲暴食、食慾不振),也會對身體代謝造成負擔,使身體更容易罹患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群。

如何緩解悲傷帶來的健康風險?

1. 尋求心理支持

及早尋求專業心理治療,或親友的心理支持,有助於減輕悲傷造成的壓力與發炎反應。有研究顯示,接受心理治療的喪偶者,可降低身體發炎程度與疾病風險。

2. 維持規律運動

運動可顯著降低壓力荷爾蒙與發炎物質的濃度,即使每天只散步30分鐘,也可以改善心情、降低慢性疾病風險。瑜伽、太極等身心活動,紓解壓力的效果也不錯。

3. 重視睡眠品質

失眠、睡眠品質不好,會加劇發炎反應。培養健康的睡眠習慣、固定作息、睡前避免刺激性活動,可以降低發炎反應。

4. 強化社會支持系統

維持與親友間的聯繫,重回或加入一些團體活動,都能有效降低壓力荷爾蒙濃度,舒解發炎反應。

5. 建立新的生活重心

培養興趣、學習新技能、參與志願活動,可協助找到新的人生意義,轉移注意力,讓當事人從悲傷中逐漸復原。

小結

當我們出現強烈的悲痛反應時,到精神科看診、服用藥物,可以更快速地降低發炎反應的威脅。除了藥物協助入睡外,抗憂鬱劑可以淡化我們的悲痛反應,讓我們看到、想到一些往事時,感覺不會那麼強烈,讓情緒起伏不會太大。

當然,藥物的協助,可能會讓我們「感覺變淡」,變得好像少掉一些失去摯愛時應有的強烈感覺。不過,考慮到悲痛反應帶來的發炎、跟後續有害身體健康的連鎖反應,「到精神科看診」,還是可以列入考慮範圍內,讓悲痛反應快一些結束。



==看診提醒
  • 快樂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52-1號 (07)7686789
  • 五甲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三路75號3樓(靠捷運站可搭電梯)(07)8412588
  • 診所簡介}{門診時間}{醫師簡介
  • 初診請先電話預約 / 看診請帶雙證件
  • 未滿18歲請看李博偉醫師門診(一定要先預約) / 未滿六歲請到醫院看診
  • 若需要長時間會談請參考這些連結資源
分類: 憂鬱症,標籤: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