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厭食

厭食症與暴食症:名模紙片的社會壓力(聯合報民意論壇邀稿)

如果要那些乾瘦的名模承擔厭食症的病因,名模一定不同意,因為厭食症的遠因多半是高張力的家庭關係。但經過媒體大量傳播的紙片人女性形象,卻也 增加了厭食症的盛行率。瘦而美的影像呈現,換來許多瘦骨嶙峋、胃酸乾嘔的心驚畫面,這和最後多半嫁給名人、豪門的風光完全不協調。[……]

Read more

藥物、生理學

BDNF:憂鬱症藥物與運動的心靈療效

在精神科看診,常會有病人因為過度擔憂藥物傷肝傷腎或依賴性不敢吃藥,硬撐到原有症狀反彈出現才回診。每次開抗憂鬱藥物,都得一再跟病人叮嚀, 抗憂鬱劑必須每天服用,三四星期後藥效才會出現。我會跟病人說:「你長期壓力累積,讓身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與類固醇,造成大腦皮質受損,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憂鬱症藥物有修復大腦的功能。因為要修復,需要一段時間,你要有耐心等待」。[……]

Read more

藥物、生理學

憂鬱症藥物並不是只能治療憂鬱症

跟病人討論病情時常會說:「那這樣我建議你服用憂鬱症藥物」,然後病人就開始問說:「我有憂鬱症嗎?我的憂鬱症到什麼程度了」?其實憂鬱症藥物並不是只對「憂鬱」症狀有效,對「焦慮」和「疼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Read more

運動與營養

心情不好?多做運動看看

台灣政府推動「三三三」的運動口訣:每週運動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要到一百三,在公部門上班的病人朗朗上口。最近在醫療網站看到新的標準說,為了身心 健康,每週運動應增加到五次。如果想控制體重、防止復胖,運動時間應增加到一次一小時。研究證實,腰部贅肉跟許多慢性疾病相關,而常運動可減少癌症與糖尿 病。[……]

Read more

憂鬱症

正確瞭解產後憂鬱症,關心媽媽與寶寶

這星期疑似產後憂鬱症母親手刃嬰兒數十刀的新聞,震驚社會大眾。但到Google查詢「產後憂鬱症」,排名第一頁的資訊多數來自大眾媒體,有一些不清楚或錯誤的地方。我比對國外專業醫療網站,為網友整理重點如下:[……]

Read more

壓力

不靠藥物也能放鬆心情的好方法

最近我重新設計診所的傳單,列出「自律神經失調」的各種症狀如失眠、頭痛、頭暈、緊張、焦慮、胸悶、心悸、手抖、噁心、肌肉緊繃,沒想到效果出奇的 好,許多病人拿著傳單說:「醫師你列出的這些症狀我都有!」有些病人已經到各大醫院做過檢查全都正常,直到收到傳單才警覺到可能是心理壓力造成。[……]

Read more

更年期與經前症候群

關心女性,瞭解經前症候群

研究顯示,40~70%的女性曾有「經前症候群」。所以,這算是許多女性生活的一部份了。有人說,標誌出「經前症候群」會造成對性別的偏見,助長 「女人就是情緒化」的刻板印象。然而,「經前症候群」跟「經痛」一樣,都是女性月經週期的一部份,跟女性賀爾蒙的分泌、消長有關。正面來看,當女生遇到 「經前症候群」時,如果自己或身邊的朋友能多一些瞭解,也就能幫忙減少一些不舒服的感受。[……]

Read more

心的力量

忘不了的舊情人

詢問憂鬱症病人起因時,蠻常聽到「難忘的舊情人」。「我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現在的先生對我很好,但我一直忘不掉跟我分手的舊情人。我很愛他,他跟我分手帶給我很大的打擊,讓我一直鬱鬱不樂,也造成我盲目地嫁給會家暴的第一任丈夫」,類似的敘述不斷出現。[……]

Read more

疼痛與身體症狀

抗焦慮藥物可治高血壓?緩釋劑型抗焦慮藥物的使用經驗談

數個月前,有一位女病人來到門診,她看高血壓的醫師因為她的焦慮症狀,加開給她一顆抗焦慮藥物,結果引起口乾舌躁的副作用。我改開其他抗焦慮藥物, 然後,隨著病情穩定,逐漸改成緩釋劑型、一天一顆就足夠的X藥(為避免為特定藥物廣告,簡稱X藥)。她是容易緊張焦慮的病人,會因為擔心藥物副作用積極自 行減藥。結果下次回診時,她說:「醫師,我發現我不用吃高血壓藥了耶」。然後再下次回診,她又說:「醫師,我現在也可以不用吃安眠藥了!」[……]

Read more

壓力

腹式呼吸:人人都可學、好用的放鬆訓練

上星期,有位複診病人恐慌症狀發作,全身無力、攣縮、發抖、呼吸急促、好像快要休克了,沒送急診卻跑來診所。我們趕緊教她用腹式呼吸,還好很快就緩 和下來,然後多開一些抗焦慮藥給她。有些時候,對某些人(不限於病人),簡單好學的腹式呼吸可達到高於預期的效果。在許多精神疾病或身心症的治療準則裡都 會寫到,除藥物治療外,併用「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會更好。但在健保體制底下,很難有正式施行「認知行為治療」的空間。若以短期心理治療的模式進行,多數病人負擔不起所要耗費的時間與金 錢。可行性最高的,還是以「腹式呼吸」為核心的「放鬆訓練(relaxation therapy)」,因為可在簡短教學後讓病人回家自行演練。[……]

Read more

失眠

醫師,吃安眠藥會傷身嗎?

如果問精神科初診病人「今天看什麼問題」,最常見的回答是「失眠」。許多病人問診完會加上一句:「吃安眠藥會不會傷身、以後會不會洗腎?」有些醫師因此會「哄」病人說,這是助眠劑、鎮靜劑,不是安眠藥,其實這些藥物的化學結構都差不多。[……]

Read more

失眠

莫輕忽失眠,失眠會變成慢性病

最近一份來自「內科醫學文獻」(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經過三年追蹤發現,74%的失眠會延續一年,甚至有46%的失眠病人會受影響超過三年。縱使病情減輕,也還有一半的人會復發。[……]

Read more

心的力量

還要繼續燃燒生命嗎?

這波金融風暴讓不少白領上班族中年失業,更多人惶惶不安。專家預言大衰退會持續很久,就業機會很難回升。台灣人心中崇尚辛勤工作、靠高額紅利與獎金致富的成功範例,是否該調整了?[……]

Read more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