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心的力量

當愛情成為避難所

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重要事情,反而就被直覺認為不屬於科學的範圍。比如「快樂學」的研究,是在這一世代才興盛起來。「愛情」的重要性,則一直潛藏在精神醫學裡,一直被討論,但很少成為訴求的主題。[……]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當愛情成為避難所〉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重新定位自己:洗衣店女神的故事

這是我翻譯、最近出版的「健康,這樣想就對了 」書中一段精彩故事。我覺得這本書很實用,適合所有追求更加心理與健康狀態的人閱讀。推薦給所有人。

洗衣店女神的故事

因為有四位十幾歲的小孩要撫養,琳達整天都得工作,傍晚還得回家在發霉的地下室—她稱為「地下牢籠」–忙洗衣店的事情。每當琳達要求家人幫忙收拾、整理衣服,就會出現墨力的足球練習、艾登的家庭作業、或要去超級市場買東西。幫忙洗衣店永遠是最後的選擇。

感覺: 「一個人孤單地被綁在地下牢籠是我每天生活裡最糟的部分」,琳達說。「我覺得夜復一夜忿忿不平的感覺在我內心湧出。在許多年單調沈悶、沒有人幫忙、沒有人 稱讚的工作後,我覺得必須處理[……]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重新定位自己:洗衣店女神的故事〉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讓心靈長出力量:「健康,這樣想就對了」推薦序

這是一本談「快樂」(happiness)的書,作者最初的研究計畫寫出「選一條快樂的路」(How We Choose to Be Happy),但在演講時和醫療人員互動後,發現這些要訣對身體與心理的健康都能帶來正面、強烈的影響,於是改變研究計畫,繼續寫出第二本書。[……]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讓心靈長出力量:「健康,這樣想就對了」推薦序〉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那些不死心的父母(聯合報)

每當出現父母想帶十幾歲青少年病人來看診,同仁就會先透過內線跟我通報。通常這代表又是一件徒勞無功的苦差事,我們將花費數倍的力氣,但很難看到回報。[……]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那些不死心的父母(聯合報)〉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自我感覺良好」讓我們活下去:推介「佛洛伊德的近視眼」

你以為你是最瞭解自己的人。你分析自己的行為與動機,以為這代表真正的你。你不斷做選擇,認為這代表你的喜好與利益。你反芻回憶,想要拼湊真 實。可惜研究心理學的科學家透過許多研究證實,人們只是不斷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世界—–其實還多虧「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機制,讓我們可以快快 樂樂地只專注在眼前的好事,才不會輕易被人生無盡的悔恨、屈辱、失意打倒。[……]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自我感覺良好」讓我們活下去:推介「佛洛伊德的近視眼」〉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我怕她說我有病(聯合報)

曾有個案因為失眠來看診,提到讀國小的晚輩天真地說:「妳去看精神科,那妳就是神經病啦」。連小孩都學會貼標籤,也難怪病人常需鼓起勇氣、堅持信念,才敢走進診間。[……]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我怕她說我有病(聯合報)〉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忘不了的舊情人

詢問憂鬱症病人起因時,蠻常聽到「難忘的舊情人」。「我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現在的先生對我很好,但我一直忘不掉跟我分手的舊情人。我很愛他,他跟我分手帶給我很大的打擊,讓我一直鬱鬱不樂,也造成我盲目地嫁給會家暴的第一任丈夫」,類似的敘述不斷出現。[……]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忘不了的舊情人〉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還要繼續燃燒生命嗎?

這波金融風暴讓不少白領上班族中年失業,更多人惶惶不安。專家預言大衰退會持續很久,就業機會很難回升。台灣人心中崇尚辛勤工作、靠高額紅利與獎金致富的成功範例,是否該調整了?[……]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還要繼續燃燒生命嗎?〉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如果愛情像治療

心理治療師跟整型醫師最像的地方在於:服務的對象不見得是「病人」。因為愛美而整型的人常常不過是看自己不順眼,找心理治療師談話的人或許工作、求學都很 順遂。治療師處理的問題,普遍存在於各種人際關係。所以當你拿起心理治療的書來看時,說不定就會看到跟你相似的案例(或許你會因此感到悲傷)。[……]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如果愛情像治療〉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聯合報)

長期研究顯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快樂恆定指數。有人容易感受快樂,有人長期抑鬱。一時的悲喜如親人死亡、失業、結婚、生子,也只會造成幾個月的心情 起伏,很快又回復先前的穩定狀態,就如同減肥容易復胖。要調整先天體質讓自己更快樂,需要透過後天的努力。認知行為治療、心理治療都是常見選項,但「禪 修」應是最讓台灣社會接受的方法之一。[……]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聯合報)〉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郭台銘不一定比你快樂

「聖鬥士星矢」漫畫裡守護冥王哈帝斯肉體的兩位大神Hypnos與Thanatos,就是希臘神話裡「夜晚」母親的雙胞胎兒子,分別掌管「睡眠」和「死亡」。古人常把睡眠跟死亡連結在一起,因為睡眠時人類失去對意識的掌控,也缺乏對環境的反應,令人聯想到面對死亡的無力。[……]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郭台銘不一定比你快樂〉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人會越活越快樂嗎?

最近看到好幾篇關於中老年人「快樂」的文章。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度過成家立業、高度競爭的中年期後,人有可能越活越快樂嗎?[……]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人會越活越快樂嗎?〉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當錢可以買到快樂:快樂理論開始崩盤?

最近這半個月,一場攸關下一世代資源分配的的學術論戰正展開。來自華頓學院的經濟學家Betsey Stevenson和Justin Wolfers在研討會上正式發表他們關於經濟成長與快樂的論文,回應人是諾貝爾獎得主Gary Becker。論文的草稿在去年底已釋出、接受修正意見。這半個月,西方世界的主流媒體相當重視這研究。因為,這兩人批判的對象,「伊斯特林矛盾」 (Easterlin Paradox)已經風靡全球30年,影響許多在媒體與政界的大人物。[……]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當錢可以買到快樂:快樂理論開始崩盤?〉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不要為了快樂而賺錢

有一種人比一般人容易得到快樂:不需要工作、或一天工作兩三小時,就可以擁有幾乎花不完的錢的富豪(與他們的家人)。但這種富豪家族佔總人口不到千分之一,就算每個月買一萬元定期定額股票基金,50年後你也達不到這種境界。[……]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不要為了快樂而賺錢〉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快樂,先降低成功的標準

最近常見媒體報導,到底人生要存兩千萬還是兩億才能滿足、才能「過自己的人生」。許多媒體鼓吹要有在中國、歐美生存的能力,人生才算成功。如果多數台灣人都認同媒體設定的成功目標,也就難怪越來越多人覺得不快樂。

許多關於快樂(happiness)的 研究指出,影響人生快樂與否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否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如水電等公共建設、公共衛生、國民教育、可信任的司法。二、所達成的成就,距離自 己為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是否接近?事實上,在已開發國家,富豪的快樂程度,比起一般中產階級,在統計上也只多了微不足道的百分之幾而已。

越是全球化時代,成功的機會越是屬於少數人。連Motorola手機、Yah[……]

Read more

發表於 心的力量 | 在〈快樂,先降低成功的標準〉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