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為往事一直吵(聯合報)
許多人,尤其是情侶與夫妻之間,常常會把往事拿出來吵,一方提起、一方辯解,然後越講越激動。提起的覺得委屈,被念的覺得被誤解,沒有交集,結果造成現存的間隙更加擴大。
引起爭吵的往往是某個帶有負面情緒的點,委屈讓大腦的記憶更加深刻。但吵架的雙方,往往會把自己的記憶當成百分之百的真實,所以理直氣壯。但如果往事的記憶裡有三成模糊、有三成是編造的,我們還能大聲吵下去嗎?[……]
許多人,尤其是情侶與夫妻之間,常常會把往事拿出來吵,一方提起、一方辯解,然後越講越激動。提起的覺得委屈,被念的覺得被誤解,沒有交集,結果造成現存的間隙更加擴大。
引起爭吵的往往是某個帶有負面情緒的點,委屈讓大腦的記憶更加深刻。但吵架的雙方,往往會把自己的記憶當成百分之百的真實,所以理直氣壯。但如果往事的記憶裡有三成模糊、有三成是編造的,我們還能大聲吵下去嗎?[……]
在看診時,常有中年女性病患懷疑自己的症狀跟更年期有關,討論症狀出現的時間點後,我也認同可能是更年期症狀惡化了原本輕微的症狀,會請病人考慮是否到婦產科看診。但有些病人不敢接受雌激素治療,怕會增加致癌的機率。其實,如果在適當的時間點投藥,排除有某些家族病史的病人,雌激素治療雖然會增加某些癌症的發生率,但也會減少某些癌症的發生率,正負相抵還是利大於弊。但「癌症」這兩個字難免會帶來心理障礙,所以許多病人還是選擇服用諸如大豆異黃酮的健康食品,或留在精神科接受短期治療。
有女性更年期,那是否有男性更年期呢?也常有中年男性病人這麼問。不管有沒有,在美國,每年已經有數百萬男性服用睪故酮(testoste[……]
每天散步半小時,就可以預防憂鬱症?這是真的,如果你捨得撥時間出來。
最近有篇論文系統性地回顧了三十篇關於運動與憂鬱症的大型研究,發現其中二十五篇肯定運動預防憂鬱症的效益。一般建議,一星期至少要有150分鐘有氧運動,是的,就是會流汗、心跳會變快的有氧運動。[……]
跟初診病人會談時,我會先確認病人的焦慮、憂鬱症狀嚴重到什麼程度,對現實生活、工作影響大不大。如果病人只有「失眠」比較嚴重,其他症狀還算輕微時,有時,我會先讓病人好好睡一星期再說。
睡飽一星期後,有些病人的整體狀況就好多了,也就比較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然後多運動,走回正面循環。[……]
「杏仁核劫持」(amygdala hijack)是知名的”EQ”(情緒商數)作者丹尼爾‧高曼想出的名詞,生動地傳達出「杏仁核」的重要性。當我們火冒三丈,情緒無法平復,可能會做出錯誤判斷時,請默念「不要讓杏仁核綁架了」六聲,或許能幫助恢復平靜。[……]
我在歐盟官方網站上找到一份過動症專家白皮書,開場白就提到過動症女孩被忽視、低度診斷、缺乏治療,已經是性別人權的重要議題。這才讓我注意到,原來我們都習慣用男孩的角度去看過動症。[……]
有時在我的診間會出現以下對話:「醫師,我有去看婦產科,有開一顆賀爾蒙的藥,我吃了覺得好很多,所以把你的藥停掉一顆。兩邊的藥一起吃有沒有關係?」
精神科診所的病人,25-55歲的女性接近半數,其中不少有更年期相關的問題。有些女性在接近四十歲時就出現「近停經期」(perimenopause)的症狀,如失眠、易怒、心情低落、增胖。到更年期,熱潮紅、夜汗、頭痛、注意力記憶力變差,更加讓人不舒服。[……]
偶爾會有以下對話—-醫師:「你的大腦生病了」。病人大驚:「憂鬱症不是心靈的疾病嗎?」(然後用雙手在胸口比個心型)。「憂鬱症是大腦的疾病」,醫師篤定地說。「可是我是用心在思考」「如果用刀在你的大腦刺個洞,你還能再思考嗎?」[……]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媒體報導說,根據某某研究,台灣人越來越不快樂,擔心失業、收入不高、經濟衰退。有些調查出自擅長議題行銷的人力網站,媒體也是照單全收。
但台灣人有越來越不快樂嗎?快樂,或不快樂,怎麼測量,怎麼做前後比較?跟還沒有Internet、沒有智慧手機與iPad的時代比,現在的台灣人是否更不快樂?[……]
在華人社會,「性」仍然隱晦、難以啟齒。沒有主動問,病人不會提最近的性生活。男病人偶爾還會問說,最近缺乏性慾,是疾病還是藥物造成?女病人則很難說出,沒有性生活也是個問題。[……]
阿翔(化名)從小活潑外向,成績不錯,在學校也有許多好朋友。然而升上國小三年級後,事情開始變得怪怪的。阿祥常常莫名其妙地會眨眨眼、歪歪嘴,看起來就像扮鬼臉。有時候上課到一半,身體其他地方,像是肩膀、脖子、甚至肚子,會不自主地抽動一下。喉嚨也怪怪的,常常要清喉嚨、發出咳嗽的聲音,有時候也會發出短短的「阿」、「ㄜ」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