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壓力大一直吃變很胖怎麼辦

前幾天看診時,有位病人第一句話就問說:「如果壓力大一直吃變很胖,怎麼辦」?我想這應該也是許多人的困擾。

為什麼壓力大會想吃東西?這就跟許多人壓力大時會扣手、玩筆、或逃避一直上網、玩遊戲、看電視劇一樣,壓力大到讓我們喘不過氣時,人們會需要個方法讓自己分散注意力,有一個可以躲藏的地方。找東西吃、煮東西吃,這過程會讓我們彷彿有個正經事可以做。吃飯皇帝大,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地先不要理外界雜事。

問題出在:壓力大時吃東西(尤其吃甜食或高醣類、高油脂食物),會讓某些人的大腦瞬間感到快樂。大腦會喜歡這種感覺,從而產生強烈的驅力,讓你一旦接觸到食物(看到、聽到、聞到、想到),就積極地想吃更多。再加上壓力大時本來就容易變胖、壓力會讓人減少運動,這三種因素加起來,就造成「壓力大時一直吃」,最後變胖很多的結局。

這種對食物的「癮」,有些類似煙癮、酒癮。許多人一開始喝酒、抽菸,也是為了菸、酒的放鬆、抗焦慮作用。但最後對菸、酒產生了「癮」,變成大腦有一股驅力讓你積極去買菸、找酒來喝。這時要戒掉就不容易了。但是,不要花錢買菸、買酒,就比較不會接觸到。「食物」沒辦法不接觸。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現在買食物、儲存食物又很方便,所以對食物的癮很難戒。

好啦,當然大家都知道,要改善這問題,就是要睡飽、壓力不要太大、要運動、要紓壓、找事情做、轉移注意力。但如果你已經做了很多努力,還是無法改善,什麼狀況下,可以考慮到精神科看診?

首先,你必須因為長期壓力,到達一定程度的焦慮、憂鬱症狀,然後因為焦慮、憂鬱引發多吃、變胖,這才能來看精神科。單純想減重不可以看健保喔。

其次,足夠劑量的「血清素藥物」(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可以改善你的焦慮、憂鬱,也可以抑制食慾,讓你能夠用意志力控制,避免多吃。但這也必須要你能接受藥物治療,醫師才能開藥。如果你不想依靠藥物,可以搜尋「心理治療」「心理諮商」等關鍵字,找諮商所的心理師來協助你。

當然,如果再嚴重一點,你已經出現一次吃下大量食物(量大到會嚇到旁邊的人)、甚至會催吐,那就可能符合「暴食症」的診斷標準,就可以直接以「暴食症」來看診。

當你對食物彷彿成癮,很難戒掉過度多吃食物的習慣時,有時就可服用「血清素藥物」抑制食慾,讓大腦漸漸忘掉「吃很多食物的快感」。不過,如果沒有一定的嚴重程度,並不需要一開始就拿健保卡來看診。你可以先用其他非藥物的方法來改善,如果這些方法都沒有什麼用處,再來看精神科醫師。



========如果您想來看診,請注意下列事項==============================
  • 快樂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52-1號 (07)7686789
  • 五甲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三路75號3樓(靠捷運站可搭電梯)(07)8412588
  • 診所簡介}{門診時間}{醫師簡介
  • 初診請先電話預約 / 看診請帶雙證件 / 快樂心靈病人很多有時需等候
  • 過動、妥瑞請約潘卉郁、李博偉醫師門診 / 未滿六歲請到醫院看診
  • 基層診所資源有限,若需要長時間會談請參考這些連結資源
附註一:底下列出重要值得參考的「教科書等級」學術書與重要文獻及專業醫學網站連結:
  1. Stress, and Allostasis-Induced Brain Plasticity (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
  2. Impulsivity, The Behavioral and Neurological Science of Discounting (APA)
  3. Textbook of Psychopharmacology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4. DSM-IV-TR (APA)
  5. DSM-IV-TR in Action (Wiley)
  6. Some Teens Who Exercise to Build Muscle Might Have Eating Disorders (MedScape)
  7. Eating Disorders Common Across All Ages, Sexes, Ethnicities (MedScape)
  8. Treatment Delivery Strategies for Eating Disorders (MedScape)
  9. Two Antidepressants Effective for Binge-Eating Disorder (WebMD)
  10. Antidepressants highly effective against binge-eating disorder (MDedge)
  11. Managing Antidepressant Discontinuation (MedScape)
附註二:這篇文章數度提到藥物,基於醫療專業應有的平衡報導,在此提醒您,藥物治療是健保醫療的選項之一,但並不是唯一的治療模式。有許多病人服藥後因為成效不錯,定期回診,我們醫師持續看到的,自然是這些對藥物反應好的病人。但也有些病人服藥後反應不佳、有些病人服藥後因為副作用不回診。藥物不可能完美,只是選項之一,也有人靠高密度的運動改善。這是面對藥物時,醫療人員應帶給病人的思考面向。
本篇發表於 暴食厭食。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