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性別議題:過動女孩滑落的數學成績
2012年,標題「早期過動症治療有可能改善女孩數學成績」的文章,出現在知名的TIME雜誌。這樣的訊息,卻沒有傳入臺灣。[……]
二〇一六年初,冰島媒體紛紛報導,如果以人口比例計算,冰島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服用過動症藥物大國。不過在英文網站上看到的這些報導,並沒有寫出冰島與美國二〇一五年的過動症藥物盛行率的比較。要精確統計國家層級的藥物使用狀況並不容易,或許學者是從初步統計與成長率推估已經超越美國,提出警訊希望冰島人重視這問題。
[……]
我有一位病人,來看恐慌症後藥物反應很好,服藥四個月後藥量漸漸減少。減到最後我會跟病人說,你把藥吃完,然後就試著不要再回來了。
過一段時間,病人又回來。我問他又出現恐慌症狀嗎?病人說不是。他把藥物停掉後,腳痛又漸漸出現。這時他才想起,他原本就有長期莫名的腳痛,很難形容,很難定位,做檢查找不出問題,吃止痛藥改善有限,一直很不舒服,常常因為痛的感覺分心。[……]
臺灣過動症小孩的父母,有些發現小孩服藥後成績變好。國外競爭激烈的頂尖大學學生,把過動症藥物當「聰明藥」濫用已不是新聞。過動症藥物會讓服用者「變聰明」嗎?許多研究提出正反不同的見解。最近一份發表在「歐洲神經心理藥物學」(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的研究,用巧妙的研究方式,讓我們多了一分瞭解。
[……]
功能性腸胃問題(FGID,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困擾全世界超過十億人口。肚子常常不舒服,消化系統感覺怪怪的,脹氣、腹瀉、腸躁、異常蠕動、亂排氣、莫名胸痛、灼熱感、喉嚨梗塞、腸道阻塞、一下就飽,但是在醫院檢查找不出明確的問題,頂多就是輕微的胃潰瘍或胃炎。估計超過30%成年人有「功能性腸胃問題」,但絕大多數說不出這名詞。[……]
在常用藥物裡,最奧秘、最常被誤解的藥物,莫過於電視廣告裡常出現的「普拿疼」。「普拿疼」的成分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在台灣流行的「普拿疼」其實是「學名藥」,美國原廠藥名是「泰諾」(Tylenol)。藥廠的行銷太厲害了,讓台灣人一直把「普拿疼」當原廠藥看待,其他如「利克痛」、「伯樂止痛」、「派抑痛」等台灣同成分藥名就很少人記得。在台灣民眾的口語裡,「普拿疼」已經成為止痛藥的同義詞。
這全世界銷售量最大的藥物,直到現在,還是無法確認,它的解熱、鎮痛效果,核心的作用機轉是什麼。認真說,乙醯胺酚確實可以讓你在發燒時降低體溫,也可以減少疼痛的不適感。但我們朗朗上口,稱之為「普[……]
「我們只有10%是人類」這本書,在第一章就提到,全世界有15%的人口受到腸躁症之苦,這是好幾億人!如果腸躁症的病人,知道自己承受的痛苦,是解開物種演化的關鍵問題,心裡不曉得會不會好一點?[……]
這是篇遲來的回應。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曾凡慈2013年在「巷仔口社會學」網站發表「你是過動兒嗎?看你住在哪個國家而定」,以如此長篇論述的文章來說,可稱得上是廣為流傳,激發許多人因這此做更多思考與論述,在台灣過動症議題裡,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
[……]
對台灣人來說,法國是個充滿浪漫與想像的地方。常旅遊的人如果沒去過巴黎就好像沒出過國一樣。法國的教育,法國的哲學,法國的三五工時,在網路流傳的訊息裡吸引人駐足。所以,當網路有人流傳,法國沒有過動兒、法國小孩很少服用過動症藥物時,法國成為台灣討論過動症治療的熱門話題,反對過動症藥物治療的人開始常常提到法國。 [……]
「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全名很長,一般通稱「過動症」,使得許多外行人望文生義,以為過動症就是小孩頑皮動來動去,這哪是病呢?為什麼要治療呢? [……]
最近看到一篇研究說,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大約有20%有明顯或隱藏起來的憂鬱症。這些老人通常合併其他身體狀況,常在診所或醫院門診看診。看診時,醫師優先處理的還是他們的身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