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手機讓你變笨,情緒變差(康健雜誌)

智慧型手機加上社交網站的傳播力,讓網路世代的滲透力爆發。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後帶動Line群組管理市政,夜半叮咚效率到達極限。許多民間團體早已習慣用Line開網路理監事會議,只是常有人傳笑話不知該不該看。科學家說,這樣的手機運用,可能會讓你變笨。

新書”The Organized Mind”討論資訊爆炸時代大腦的因應能力,讓國外媒體冒出許多討論。心理學家與腦科學家累積多年的研究,現在可以明確地說,人類的大腦本來就不能進行真正的多工,只能一件一件快速轉換。

糟糕的是「多工的幻覺」。我們現在很習慣一邊開會一邊上網處理事情、觀察世界動態,有時還要接電話說對不起我現在在忙等一下再回。電子科技讓我們覺得所有人都能夠馬上聯絡到、迅速回應,沒聲響就是不禮貌。當我們在許多事情間跳躍時還會產生「世界在我掌握」的欣快感,微微亢奮。

但其實,「多工」會對大腦產生壓力。人類大腦一次只能處理一件事情,而且要專注一段時間才能把學習效率與認知功能提升到最高。當大腦在不同的工作間跳躍時,葡萄糖的代謝會增加,壓力賀爾蒙如糖皮質類固醇、腎上腺素快速分泌。在你得到憂鬱症之前,壓力賀爾蒙會讓你振奮,但會影響認知功能運作—–原始人類並不需要演化出遇到老虎時還能同時討論哲學的大腦。

更糟的是,多工還會啟動以「多巴胺」為主的正向回饋機制,簡單說就是「成癮」。多工帶來的快感就像大麻一樣會讓人上癮,忍不住一再窺探電腦或手機有沒有什麼新的訊息。而多工對認知功能的傷害,跟大麻不相上下。

多工會讓人類大腦自我良好地產生我很厲害、我很行、我做了很多事情的快感,但工作效率、創造力跟品質會降低。科學家累積眾多研究,證實多工會讓IQ降低,EQ變差,同理心變不好,脾氣變得暴躁易怒。

科技進步時代的人們,常會忘記自己不過是比黑猩猩再多了些功能的靈長類。當我們快速在工作間轉換,如果這些工作需要不同的大腦區域,常會造成轉換困難,導致效率低落、長期記憶不易成形。更慘的是,長期快速轉換工作,就跟長期壓力一樣,會傷害大腦海馬迴。

「多工的能力」對人類真的好嗎?以前的大公司會有許多電話總機與秘書幫經理人安排電話與行程,現在上班族一切自己來。以前收到一個訊息,可以思考一下,過幾小時再回應,現在大家期待你收到訊息馬上處理。以前寫封情書,等郵差送去、送來,期待時在腦海醞釀下一封情書,想像的美感迷人。現在,「已讀不回」讓人抓狂。

當手機、平板、網路已經佔據我們生活的大部分,大腦在資訊時代的承載能力,是相當重要、不能逃避的課題。兒童、青少年如果太早迴旋在多重資訊裡,對大腦的發展會不會帶來負面影響?當我們每天要接觸那麼多真假難辨的訊息,要做那麼多「要不要點進去看」的判斷,會不會反而讓大腦的潛力無法發揮?

我們需要為資訊時代的大腦重新安排生活。大腦不喜歡多工的壓力,我們最好能讓大腦以一小時為單位,專注的五十分鐘裡有二、三十分鐘可以全力衝刺,然後休息十分鐘,再轉換到下一個工作。對於有價值、有創造力的工作者,企業要想辦法保護,避免受到多工的傷害。

讓大腦發揮潛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把Line關閉提醒,只在電腦上用臉書而且不要常去點,然後讓大家都知道你不會馬上回email。不要讓精簡、膚淺、只為聳動的資訊佔據你的大腦,深層、專注的思考才能鍛鍊你的腦細胞。

不過,說歸說,當你的主管迷信「行動管理」時,有時還真沒辦法改變。但至少,在下班時間總要能輕鬆地去跑步、練瑜珈或上「正念解壓」課,可以把手機關起來一陣子。這是資訊時代的基本人權,讓大腦能好好休息的底限了。

[catlist categorypage=”yes”]

本篇發表於 壓力。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