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如何出版

我的小說傾向於「自己出版」。但這不是「自費出版」,或許比較接近「自幹出版」。科學雜文則會與出版社合作。

台灣出版業的大衰退,是2016年的熱門話題。然後翻譯書依舊佔據排行榜的多數。「馬太效應」(有名氣的人寫的小說就是比較好看)加上台灣讀者對台灣創作者缺乏信心,本土小說家的印量越來越低、版稅越拿越少。舊有的出版方式陷入僵局。

本土的創作是「故事產業」的基礎,九把刀作品影像化的成功證明這一點。POPO網的作品、角川台灣輕小說,在台灣被邊緣化,反倒是彼岸影音公司會來購買故事版權。我不贊同「寫小說只是為了滿足創作慾望」這樣的說法。寫故事、說故事、沈浸在故事裡,是人類的本能、文明傳遞的基礎。我們要讓寫故事的人能在創作產業裡得到合理報酬,維持生計。

這篇「在台灣角川停辦輕小說新人王之後」,清楚寫出台灣創作者的困境。如果繼續走傳統出版路線,多數作者可能就只能在「創作者還沒準備好就倉促出書」、「出版社行銷資源有限打不出名聲」、「作者到處奔波對二、三十位讀者演講」、「作者繼續出書還是銷量普通」輪迴,最後作者盤算不符經濟效益,把出書當作人生紀念,轉型到其他行業。

「自幹出版」就是以作者為核心來推動所有的出版業務,但把寫作以外的大多數事情發包給其他專業工作者。「自幹者」可能會自己成立公司,「自幹者」間或許會聯盟,也可能跟出版社合作。「自幹者」或許會讓出版生態更活潑些,也可能會讓出版相關行業得到更多的訂單與發包案。對現有出版社來說,更多作者投入「自幹出版」,並不會讓他們少賺,因為「自幹者」若選擇只按照傳統模式出書,也許出版社會虧更多。

我想,接下來應該會有一些作者嘗試「自幹出版」,我也將成為其中之一。

在日本漫畫家「星野之宣」的科幻作品裡,曾描述從地球出發、讓生命冬眠的太空船,等到達目的地星球時,比他們晚很久出發、但科技較為先進的太空船,早就安全抵達、迎接這些上一世代人類到來。我現在積極寫作,等到我準備出版時,或許已經有許多台灣創作者嘗試「自幹出版」成功。大家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