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油讓人類變得更聰明?(康健雜誌)

◎ 本文為康健雜誌專欄原稿

故事的開始,要從兩百萬年前,包含好幾個大湖的東非大裂谷說起。古人類學家發現,面積五百多萬平方公里的裂谷區,當時至少有三種「原人」,因為不同的採集、飲食習慣,佔據不同的生態區間,降低爭奪食物的衝突。

其中一種原人,化石旁遺留原始工具的「能人」(Homo habilis),又稱巧人,是直立人以及現代人類的遠祖。「能人」是雜食動物。他們吃肉,也吃魚。

兩百萬年間,其他飲食習慣的原人滅絕,「能人」存續,後裔的腦袋膨脹三倍。維持一個超大的頭腦,相當消耗能量,光靠撿拾果實無法負荷。大腦有40%由脂肪構成,大腦袋的原人必須有能力藉由團隊合作、與製作工具大量採集、捕捉野生動物,才能維持大腦的生長與演化。但,雞生蛋或蛋生雞的問題,大腦變聰明與採食能力增加,哪一樣先開始?

古人類學家發現,兩百萬年前的東非裂谷,兩件事情同時發生。湖邊的淺灘,常有擱淺的魚和貝類可用手捕捉。「能人」吃下野生魚,魚肉裡有豐富的omega-3與omega-6,這是構成人類大腦相當重要的必需脂肪酸。人腦開始演化、茁壯,有能力攝取更多能量來源,最後走出非洲。

人類,或任何動物,都無法自行生產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來自植物,透過藻類的葉綠體轉化太陽能,然後進入浮游動物、小蝦米、小魚、大魚的食物鏈。有些陸上植物也能產生必需脂肪酸,但活性較低。脂肪酸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原料。從學會捉魚、吃魚開始,人類飲食蘊含大量必需脂肪酸,而且omega-6與omega-3維持均衡的1:1。

許多野菜的必需脂肪酸含量不低。吃野菜的野生動物,體型苗條,不健康的「飽和脂肪酸」比例也低。原始的狩獵、採集社群,日本漁村居民,以及喜歡吃堅果的地中海飲食聚落,都有高濃度的omega-3。直到一百年前,食品工業讓全球人口大增,但食物品質下降。大量種植的玉米、用玉米餵養的家畜、吃飼料的養殖魚、工廠生產的零食與麥當勞速食,讓人們吃下許多室溫下會變成固體的飽和脂肪酸,而美國人的omega-6與omega-3,達到20:1的超高比例。

你吃什麼,就變成什麼。如果大量攝食魚油,如一天2公克omega-3,100天後,你的紅血球細胞膜上的脂肪酸比例,就會大幅改變。兩百萬年來,人類在高omega-3飲食裡演化。許多研究推測,現代缺少omega-3的飲食習慣,人類身體不太能適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失智症與重度憂鬱症的發生率因此攀高。有些不喜歡吃魚的國家,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高達日本的五十倍。

甚至,「表觀基因學」的研究,在老鼠身上已經證實,缺乏omega-3的飲食,一樣會禍延三代。60年來美國人攝取的脂肪酸比重類似,但美國人卻越來越胖、三高疾病越來越多,有可能omega-3攝食量太少的副作用,會代代累積。你的不健康飲食,會影響你的孫子,甚至讓他壽命縮短。

也有研究指出,omega-3攝取量不足,會讓老鼠更容易感受到壓力,出現情緒不穩定與暴力行為。高omega-3飲食的族群還是會得憂鬱症,但嚴重程度可能會降低。 重度憂鬱症與心臟病常一起發生,或許是因為共同的病因:omega-3攝食量太低。有些醫師正在研究,可否用魚油協助治療躁鬱症與過動症。

只是,海裡的魚還是有限,提煉魚油需要很高資本。算算價錢,全家人每天吃2公克魚油,這費用一般上班族還真負擔不起。要讓68億人都過著有健康魚油可吃的生活,很難實現。Omega-3是太陽送給人類的禮物,但或許有一天,她會跟石油一樣珍貴,小老百姓只能望「油」興嘆。

本文主要資料來源:(1)Omega-3 Handbook, A Ready Reference Guid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作者:Gretchen K. Vannice, MS, RD (2)The Omega-3 Connection, The Groundbreaking Omega-3 Antidepression Diet and Brain Program. 作者:Andrew L. Stoll, MD



本篇發表於 運動與營養。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