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快樂的代價(康健雜誌)

這可能是精神科醫師的宿命,媒體記者採訪或聊天時,常會詢問:「陳醫師,每天聽那麼多故事,你如何排解壓力,保持快樂的心情?」

我心裡想的是:「你沒看到我一星期只看八診,我有充足的時間運動、休息、看自己想看的書,自己煮早餐跟午餐,如果這樣還不能排除壓力,我就太遜了吧!」

這麼做的代價是,離開醫院的體系,通常意味著別再想學術地位與行政資歷。開業醫的黃金期很快就過,能撐到小孩念大學就不錯。這是人生的賭注,賭留在醫院會更不快樂,目前看是賭對了,但十年後看同班同學升上教授、副教授,會不會是另一種滋味?

記者的問題,可能想記錄一個快速的答案,放在文章裡面。讀者也會想知道一些提示,當做看完文章的收穫。但現實是殘酷的。有效的方法是有,例如慢食—-細心品嚐食物的滋味、尋找健康的食材自己料理,但多數人做不到,除非放棄現有的生活方式,甚至放棄家庭。

快樂與否,遺傳體質與人生際遇,決定了50%以上。家屬常有「你跟他開導一下讓他想開」的要求,這恐怕只有傳說中的催眠大師才有這能耐。但遺傳與命運形塑的大腦難以改變嗎?方法是有的,但需要兩個月時間每星期上課,還要靠自己不斷練習。

內觀(mindfulness),也有人翻「正念」,在西方科學界已漸成顯學。內觀不帶價值判斷,而是放開感官察覺當下的感受,所以不適合翻成「正念」。內觀脫胎於東方的「禪」,最初是為了減輕身體的病痛,但後來發現,內觀可以改變大腦。

最近很流行「天才是10000小時苦練」的說法。禪修不是一蹴可及,「全世界最快樂的人」作者詠給.明就仁波切就提到,青少年時就要接受嚴苛的閉關訓練,差點走火入魔,才有他今天能以科學偵測的「最快樂」大腦。

禪修的刻苦是為了更高的修為。如果我們的目標,只是要讓現代人用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大的降壓效果,美國的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在1979年創設「內觀減壓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program, MBSR),研究證實八週課程就能顯著降低焦慮指數。

這十年來,或許因為腦科學的發達,影像學、腦神經新生、表觀遺傳學等等學問,再再證實內觀透過大腦可塑性來改變人心。內觀藉由客觀察覺自己的感覺,而能從紛亂的情緒抽離出來,爭取緩衝空間,避免主導恐懼的杏仁核的立即反應。內觀藉由關注自己的注意力來提昇注意力,知覺自己與別人瞬間流動的情感反應,提昇同理心,以及EQ。

講內觀的書越來越多,最近有一本是Google員工「開心一哥」陳一鳴寫的通俗暢銷書。但看書就能學會內觀嗎?恐怕沒那麼容易,要不然書賣越多,覺得不快樂的人應該會越來越來少才對。

MBSR可歸類於團體心理治療,團體的互動可增強內觀的動力與成效。美國精神醫學會年會已經有關於內觀的專題討論,未來在都會地區應會有猛暴性的發展。但你可願意花時間、花錢搜尋適合的學習場所,並且認真操練?

簡單的腹式呼吸,以及觀察「氣」在身體各處的流動,也有放鬆HPA 軸(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的效果。坐著、躺著都能練習,甚至走路也能「行禪」,三餐、睡前天天勤做,大腦也會有些改變。不過,臨床觀察,能靠自己一人持續練習超過半年的人,似乎不多。

耐人尋味的是,培育許多禪學大師的西藏、尼泊爾、越南、印度、中國,在二十世紀有著被征服與動亂的悲悽命運。西方社會靠資本主義與戰爭科技取得優勢後,再回過頭來從禪學汲取營養。MBSR最初設定的目標是大企業底下高壓力的專業人員,目前苦於22K、以奴隸自嘲的年輕人,會想學MBSR嗎?

高智商的陳一鳴在求學階段很不快樂,但他如果不是以優秀的表現成為Google第107號員工,也不可能靠Google的力量發展出他的課程、成為名人。人生難料,成功與快樂的取捨,還是只有自己能決定。

[catlist categorypage=”yes”]

========如果您想來看診,請注意下列事項==============================
  • 快樂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52-1號 (07)7686789
  • 五甲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三路75號3樓(靠捷運站可搭電梯)(07)8412588
  • 診所簡介}{門診時間}{醫師簡介
  • 初診請先電話預約 / 看診請帶雙證件 / 快樂心靈病人很多有時需等候
  • 過動、妥瑞請約潘卉郁、李博偉醫師門診 / 未滿六歲請到醫院看診
  • 基層診所資源有限,若需要長時間會談請參考這些連結資源
本篇發表於 心的力量。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