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恐慌症限制你的人生

常常遇到恐慌症的病人,最後終於來看診的原因是,他快要出國了,怕在飛機上恐慌發作。

飛機是密閉空間,一旦起飛幾乎不可能在中途下機或降落,對恐慌症體質的人來說,飛機是跟照電腦斷層檢查一樣最容易誘發症狀的地方。曾有病人只是搭上要去桃園機場的巴士,想像等一下要上飛機,就恐慌爆發。

知道自己可能有恐慌症多久了?有些人已經忍了很多年,動不動就冒出胸悶、心悸、呼吸困難、頭暈、發麻、覺得自己快怎麼樣了的症狀。於是病人試著改變生活方式,讓恐慌症狀減少出現。

比如說,搭交通工具容易引發恐慌症狀的人,就減少搭車。有些大學生因此學期中都不回家。有些上班族因此婉拒朋友、同學邀約。有些人因此感情不順,因為不敢開車上高速公路,沒辦法跟男女朋友出遊。

有些人選擇把自己封閉起來。怕人多的病人就不去菜市場、大賣場,怕密閉空間的就不去電影院、搭手扶梯不搭電梯。如果外面「不安全」就減少外出,常常一個人躲在家裡。有些人看牙醫時恐慌發作,那就不要看牙齒吧。

有些病人會問說,恐慌症的病人會不會得到憂鬱症?恐慌症是很典型的焦慮症,跟憂鬱症不太一樣。體質佔恐慌症發作原因的比重很大,不見得需要什麼重大壓力才會造成恐慌症。但,有些人會因為恐慌症患得患失,這不敢做、那邊不敢去,人生受到很大限制,變得鬱鬱寡歡,然後產生憂鬱症狀。

好啦,為什麼明明知道自己是恐慌症,也知道恐慌症要看精神科醫師,為什麼還要到最後一刻才來就醫?那先前浪費的人生,該向誰求償?

在精神科疾病裡,恐慌症是對藥物反應最好、成本效益比最高的疾病之一。扣掉少數因為藥物副作用無法服用「血清素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的病人,大多數病人服用兩、三星期,就能感受到藥物的作用。在藥物保護下,大腦對某些事物的過度警覺壓抑下來,病人的生活空間變大。透過行為上的調整,病人反覆測試過去會怕會慌的事情,都沒有產生恐慌反應,就能讓大腦重新產生安全感,降低恐慌發作時的嚴重程度。

服用藥物數個月,加上簡單的認知行為治療,就能讓許多恐慌症病人的生活品質大幅度改善。以台灣健保的支付標準計價,一個療程平均約六個月,總費用約七、八千元,病人自己負擔不到兩千元,還不到一趟出國遊學花費的幾十分之一。為什麼那麼多恐慌症病人還要拖到最後一刻才來?

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雜訊」太多。我每個月都會看到超過三十位恐慌症新病人,手上持續有一百多位恐慌症病人在治療中,我們根據先進國家通用的準則、依據眾多科學研究來做判斷,我們是以健保治療恐慌症的專家。但病人上網查詢,許多雜訊會讓病人遲疑,擔心藥物副作用、或被許多非藥物的治療模式吸引。家人、朋友也會七嘴八舌出主意,說些「你就不要去想」、「要靠意志力」、「要多運動」的空話。我們這些專家累積十數年的經驗,輕易就被許多雜訊蓋過。

藥物當然不是萬能,也有些病人無法適應藥物、或對藥物反應不好。但,既然知道自己可能是恐慌症,就不要逃避,不要因為恐慌症限制自己的人生。每個月都有繳健保費,用健保好好治療疾病、改善生活品質,是你的基本權益,別輕易放棄了。

[catlist categorypage=”yes”]

========如果您想來看診,請注意下列事項==============================
  • 快樂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52-1號 (07)7686789
  • 五甲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三路75號3樓(靠捷運站可搭電梯)(07)8412588
  • 診所簡介}{門診時間}{醫師簡介
  • 初診請先電話預約 / 看診請帶雙證件 / 快樂心靈病人很多有時需等候
  • 過動、妥瑞請約潘卉郁、李博偉醫師門診 / 未滿六歲請到醫院看診
  • 基層診所資源有限,若需要長時間會談請參考這些連結資源
附註一:本文牽涉到許多恐慌症相關概念,來自作者累積多年數千病人臨床經驗與許多篇文獻閱讀,底下列出重要值得參考的「教科書等級」學術書與重要文獻及專業醫學網站連結:
  1. Panic Disorder: Neurobiological and Treatment Aspects (Springer)
  2. Neurogenesis in the Adult Brain, Clinical Implications (Springer)
  3.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Basic and Clinical Aspects (Springer)
  4. Textbook of Psychopharmacology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5. DSM-IV-TR (APA)
  6. DSM-IV-TR in Action (Wiley)
  7. Managing Antidepressant Discontinuation (MedScape)
附註二:這篇文章數度提到恐慌症藥物,基於醫療專業應有的平衡報導,在此提醒您,藥物治療是健保醫療的選項之一,但並不是唯一的治療模式。有許多病人服藥後因為成效不錯,定期回診,我們醫師持續看到的,自然是這些對藥物反應好的病人。但也有些病人服藥後反應不佳、有些病人服藥後因為副作用不回診。藥物不可能完美,只是選項之一。這是面對藥物時,醫療人員應帶給病人的思考面向。
本篇發表於 恐慌症。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