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那些乾瘦的名模承擔厭食症的病因,名模一定不同意,因為厭食症的遠因多半是高張力的家庭關係。但經過媒體大量傳播的紙片人女性形象,卻也 增加了厭食症的盛行率。瘦而美的影像呈現,換來許多瘦骨嶙峋、胃酸乾嘔的心驚畫面,這和最後多半嫁給名人、豪門的風光完全不協調。
英國 超級名模凱特摩絲被媒體詢問座右銘時,大力推崇瘦如紙片的美好感覺,立刻引起厭食症組織大力反彈。在嚴格要求身材的團體裡,如芭蕾舞團,會讓年輕女孩得到 厭食症的機率增加七倍。而厭食症的心理成因之一,是藉由強烈的自律與飢餓感來證實自我的存在。越是美好地張揚瘦如竹竿的社會成就,就越容易引起青少女的正 面效仿、造成加諸在她們身上的莫名目標與無形壓力。
厭食症病人是飢餓的,甚至腦袋常湧現食物的芳香美味,但偶爾進食後又因為強烈的悔恨挖 吐、吃瀉藥阻止體重回升。其實「暴食症」也應該列在一起算帳。暴食症的起因同樣是過於注重外在形象、想要苗條的心理,當我追溯暴食病人的過往,常聽到「我 哥說我太胖了」之類的敘述。但過度瘦身反而激起對食物的強烈渴望,之後就陷入暴飲暴食與催吐瀉肚的無盡循環。厭食、暴食可說是不同類人對苗條文化不同型態 的過度反應。
但厭食症會引起更大的關注,因為病患皮包骨的外型讓人終身難忘,而且厭食症有生命危險。接受治療時會耗用龐大的醫療資源,不 配合治療或治療無效的病人常是家人糾結心頭的負擔。我們不能用自由選擇的市場機制來看待紙片文化,因為這關係到許多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女的健康與性命。
誠 然,厭食症是青少女向過度控制的家長抗議要求自主權的時代象徵,而社會崇尚的「美」從環肥轉向燕瘦,也招示著女性逐漸不再以生育作為重要的人生目標 —-但在資本主義運作下被引導轉向滿足他人的凝視。經濟學家展現1970年後女性越來越不快樂、幸福感逐漸低於男性的死亡交叉,或許也反映新時代帶給 女性的指指點點。
無奈的是,我們找不到任何方法來阻止這種被商業邏輯操縱的美麗文化。女孩有跟林志玲比較的社會壓力(想想無名小站那一模 一樣嘟嘴縮臉的美女牆),男孩一點也不像劉德華(或郭台銘)卻能夠哈哈帶過。唯一能做的是,如果你發現你的小孩有厭食症的傾向,請盡快讓她就醫以免越長大 越反抗治療,而且你要謙卑地讓自己跟配偶接受治療師的建議。全球化的脈絡你是動不了的,最多也只能在家族體系裡面努力做些嘗試吧。(註:女性佔厭食症病患 九成以上,所以男性在此略過不提)
後記:
這篇文章是由聯合報民意論壇編輯邀稿,於11月22日刊出,所以文體與其他文章不太一樣。限於平面媒體版面,其他重要訊息補充如下:
一、厭食症死亡率高達5%,對治療的反應很差,只有50%能有很好的進展。所以,從源頭避免厭食症發生,才是防治厭食症的最佳策略。
二、暴食症狀在台灣恐怕是被低估的。美國研究顯示9-15歲的青少女,有10%每週至少有一次暴食行為。暴食行為對身體健康不好,同時常伴隨行為與情緒上的問題。
三、這類飲食疾患,追溯病因時常發現病人常因為身材受到譏笑(即使其實並不胖)。培養不要評論他人身材的社會文化,才能預防飲食疾患增加。
四、專家普遍認為,「媒體呈現但病人永遠達不到的美好形象」以及「那些擁有過瘦體質的人的成功事業」是透過媒體增加飲食疾患盛行率的重要原因
五、厭食症需要大醫院的團隊合作,需要耗時耗力的治療過程,需要家人真誠的配合,也需要相當有經驗的治療師。
六、暴食症狀可在一般精神科的門診服藥治療,也可考慮做心理治療或家族治療。
七、媒體效應只是厭食症、暴食症的病因之一。我們應約束崇尚過度瘦身的媒體表現,但在治療時還是得從病人與家族自身的問題著手。
[catlist categorypage=”yes”]========如果您想來看診,請注意下列事項==============================
- 快樂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52-1號 (07)7686789
- 喜洋洋心靈診所:高雄市前鎮區一心一路156號1-2樓 (07)7272888
- 五甲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三路75號3樓(靠捷運站可搭電梯)(07)8412588
- {診所簡介}{門診時間}{醫師簡介}
- 初診請先電話預約 / 請帶雙證件 / 過動妥瑞請約潘卉郁醫師門診
- 若想看女醫師,建議掛「喜洋洋心靈診所」陳宇盈醫師、洪曉琪醫師
- 基層診所資源有限,若需要長時間深度會談請參考這些連結資源
- 本網站文章資訊來源主要是Synopsis教科書、MedScape醫療專業網站以及各種醫療期刊
- 提醒您,健保精神科診所以藥物治療為主,藥物有時會有副作用,看診時請跟醫師討論
- 健保資源有限,您可尋求諮商、心理治療等非健保醫療,也可跟醫師討論其他醫療選項
- Stress, and Allostasis-Induced Brain Plasticity (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
- Impulsivity, The Behavioral and Neurological Science of Discounting (APA)
- Textbook of Psychopharmacology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 DSM-IV-TR (APA)
- DSM-IV-TR in Action (Wiley)
- Some Teens Who Exercise to Build Muscle Might Have Eating Disorders (MedScape)
- Eating Disorders Common Across All Ages, Sexes, Ethnicities (MedScape)
- Treatment Delivery Strategies for Eating Disorders (MedScape)
- Two Antidepressants Effective for Binge-Eating Disorder (WebMD)
- Antidepressants highly effective against binge-eating disorder (MDedge)
- Managing Antidepressant Discontinuation (MedSc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