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多做運動看看

台灣政府推動「三三三」的運動口訣:每週運動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要到一百三,在公部門上班的病人朗朗上口。最近在醫療網站看到新的標準說,為了身心 健康,每週運動應增加到五次。如果想控制體重、防止復胖,運動時間應增加到一次一小時。研究證實,腰部贅肉跟許多慢性疾病相關,而常運動可減少癌症與糖尿 病。[……]

Read more

分類: 運動與營養 | 在〈心情不好?多做運動看看〉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正確瞭解產後憂鬱症,關心媽媽與寶寶

這星期疑似產後憂鬱症母親手刃嬰兒數十刀的新聞,震驚社會大眾。但到Google查詢「產後憂鬱症」,排名第一頁的資訊多數來自大眾媒體,有一些不清楚或錯誤的地方。我比對國外專業醫療網站,為網友整理重點如下:[……]

Read more

分類: 憂鬱症 | 在〈正確瞭解產後憂鬱症,關心媽媽與寶寶〉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自我感覺良好」讓我們活下去:推介「佛洛伊德的近視眼」

你以為你是最瞭解自己的人。你分析自己的行為與動機,以為這代表真正的你。你不斷做選擇,認為這代表你的喜好與利益。你反芻回憶,想要拼湊真 實。可惜研究心理學的科學家透過許多研究證實,人們只是不斷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世界—–其實還多虧「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機制,讓我們可以快快 樂樂地只專注在眼前的好事,才不會輕易被人生無盡的悔恨、屈辱、失意打倒。[……]

Read more

分類: 心的力量 | 在〈「自我感覺良好」讓我們活下去:推介「佛洛伊德的近視眼」〉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研究顯示某些 beta-blocker 可影響恐懼記憶的再鞏固

人的記憶畢竟跟電腦不同。電腦的記憶體清清楚楚,但缺乏彈性。人類的記憶含糊,容易遺忘、突然找不回來,但也可「自我感覺良好」地依附自己的利 益塗改。為了能愉快地度過剩餘的日子,人類的大腦擁有凸顯、壓抑、重鑄特定記憶的天賦。但可惜的是,有一些帶有負面情緒的重大創傷,卻會在不斷回想的過程 中自我強化,讓人想擺脫卻不可得。[……]

Read more

分類: 藥物、生理學 | 在〈研究顯示某些 beta-blocker 可影響恐懼記憶的再鞏固〉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我怕她說我有病(聯合報)

曾有個案因為失眠來看診,提到讀國小的晚輩天真地說:「妳去看精神科,那妳就是神經病啦」。連小孩都學會貼標籤,也難怪病人常需鼓起勇氣、堅持信念,才敢走進診間。[……]

Read more

分類: 心的力量 | 在〈我怕她說我有病(聯合報)〉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不靠藥物也能放鬆心情的好方法

最近我重新設計診所的傳單,列出「自律神經失調」的各種症狀如失眠、頭痛、頭暈、緊張、焦慮、胸悶、心悸、手抖、噁心、肌肉緊繃,沒想到效果出奇的 好,許多病人拿著傳單說:「醫師你列出的這些症狀我都有!」有些病人已經到各大醫院做過檢查全都正常,直到收到傳單才警覺到可能是心理壓力造成。[……]

Read more

分類: 壓力 | 在〈不靠藥物也能放鬆心情的好方法〉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關心女性,瞭解經前症候群

研究顯示,40~70%的女性曾有「經前症候群」。所以,這算是許多女性生活的一部份了。有人說,標誌出「經前症候群」會造成對性別的偏見,助長 「女人就是情緒化」的刻板印象。然而,「經前症候群」跟「經痛」一樣,都是女性月經週期的一部份,跟女性賀爾蒙的分泌、消長有關。正面來看,當女生遇到 「經前症候群」時,如果自己或身邊的朋友能多一些瞭解,也就能幫忙減少一些不舒服的感受。[……]

Read more

分類: 更年期與經前症候群 | 在〈關心女性,瞭解經前症候群〉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我好像有自律神經失調,該怎麼辦呢?

(手機用戶點選右上方 可進入其他選項)

有些人胸悶、心悸、突然呼吸不順、好像快暈倒,最後急診醫師請他來看精神科;有些人喉嚨梗塞感,耳鼻喉科醫師最後請他來看精神科;有些人長期皮膚莫名會癢,皮膚科醫師最後請他來看精神科;有些人長期覺得眼睛會乾、會酸澀,眼科醫師最後也是請他來看精神科。為什麼?因為醫師在初步的檢查後,懷疑病人是「自律神經失調」(或說「身心症」),精神科醫師這邊的藥物比較齊全,也比較能協助偵測出其他如焦慮、恐慌、憂鬱等問題。

[……]

Read more

分類: 自律神經失調 | 標籤: | 在〈我好像有自律神經失調,該怎麼辦呢?〉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忘不了的舊情人

詢問憂鬱症病人起因時,蠻常聽到「難忘的舊情人」。「我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現在的先生對我很好,但我一直忘不掉跟我分手的舊情人。我很愛他,他跟我分手帶給我很大的打擊,讓我一直鬱鬱不樂,也造成我盲目地嫁給會家暴的第一任丈夫」,類似的敘述不斷出現。[……]

Read more

分類: 心的力量 | 在〈忘不了的舊情人〉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抗焦慮藥物可治高血壓?緩釋劑型抗焦慮藥物的使用經驗談

數個月前,有一位女病人來到門診,她看高血壓的醫師因為她的焦慮症狀,加開給她一顆抗焦慮藥物,結果引起口乾舌躁的副作用。我改開其他抗焦慮藥物, 然後,隨著病情穩定,逐漸改成緩釋劑型、一天一顆就足夠的X藥(為避免為特定藥物廣告,簡稱X藥)。她是容易緊張焦慮的病人,會因為擔心藥物副作用積極自 行減藥。結果下次回診時,她說:「醫師,我發現我不用吃高血壓藥了耶」。然後再下次回診,她又說:「醫師,我現在也可以不用吃安眠藥了!」[……]

Read more

分類: 疼痛與身體症狀 | 在〈抗焦慮藥物可治高血壓?緩釋劑型抗焦慮藥物的使用經驗談〉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腹式呼吸:人人都可學、好用的放鬆訓練

上星期,有位複診病人恐慌症狀發作,全身無力、攣縮、發抖、呼吸急促、好像快要休克了,沒送急診卻跑來診所。我們趕緊教她用腹式呼吸,還好很快就緩 和下來,然後多開一些抗焦慮藥給她。有些時候,對某些人(不限於病人),簡單好學的腹式呼吸可達到高於預期的效果。在許多精神疾病或身心症的治療準則裡都 會寫到,除藥物治療外,併用「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會更好。但在健保體制底下,很難有正式施行「認知行為治療」的空間。若以短期心理治療的模式進行,多數病人負擔不起所要耗費的時間與金 錢。可行性最高的,還是以「腹式呼吸」為核心的「放鬆訓練(relaxation therapy)」,因為可在簡短教學後讓病人回家自行演練。[……]

Read more

分類: 壓力 | 在〈腹式呼吸:人人都可學、好用的放鬆訓練〉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醫師,吃安眠藥會傷身嗎?

如果問精神科初診病人「今天看什麼問題」,最常見的回答是「失眠」。許多病人問診完會加上一句:「吃安眠藥會不會傷身、以後會不會洗腎?」有些醫師因此會「哄」病人說,這是助眠劑、鎮靜劑,不是安眠藥,其實這些藥物的化學結構都差不多。[……]

Read more

分類: 失眠 | 在〈醫師,吃安眠藥會傷身嗎?〉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莫輕忽失眠,失眠會變成慢性病

最近一份來自「內科醫學文獻」(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經過三年追蹤發現,74%的失眠會延續一年,甚至有46%的失眠病人會受影響超過三年。縱使病情減輕,也還有一半的人會復發。[……]

Read more

分類: 失眠 | 在〈莫輕忽失眠,失眠會變成慢性病〉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同理經濟風暴中受苦的人(聯合報)

某天晚上,診所準備關門時,一位剛被資遣的工廠領班騎著機車過來。他受到家人刺激,多吞了幾顆安眠藥,想補充一些。要離開時,他已扶不起機車,跌倒地上,我只好開車送他回家。看著他呼喊:「已經沒有人可以幫我」,或許這只是這場大規模經濟風暴的序曲。[……]

Read more

分類: 壓力 | 在〈同理經濟風暴中受苦的人(聯合報)〉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還要繼續燃燒生命嗎?

這波金融風暴讓不少白領上班族中年失業,更多人惶惶不安。專家預言大衰退會持續很久,就業機會很難回升。台灣人心中崇尚辛勤工作、靠高額紅利與獎金致富的成功範例,是否該調整了?[……]

Read more

分類: 心的力量 | 在〈還要繼續燃燒生命嗎?〉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