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查手機更重要的事情—你放心把錢交給對方嗎?

剛剛在國外心理學科普網站上看到這方面訊息,猛然想到,的確,我有不少病人提到,跟伴侶關係惡化時—-不管這是因還是果—-常為了五千、一萬的家庭開銷起爭執。小孩的學費、補習費、水電雜支、買菜錢、房屋修繕,誰應該負擔多少,都可以是爭吵的原因。

%e7%bc%ba%e9%8c%a2

持續不斷的爭吵,性生活就很難好到哪裡。有些家庭因此長期處在低氣壓,勉強撐著。有些則在哪天不小心那個縫隙被撐大後爆開。

會來求診訴說心事的,女性遠多於男性。我常聽病人提到,先生不讓太太清楚自己有多少錢,要跟先生拿錢給小孩學才藝,好像是在跟先生借錢一樣,感覺很不舒服。當然有些先生是很辛苦的,收入不算高又要擔心中年失業,覺得太太無法理解先生在外打拼的辛苦。

我無意做兩性專家,婚姻問題請不要來找我,各大都市有許多諮商所,付點錢找心理師做婚姻諮商,對拯救你的家庭會比較有幫助。我只是在想著,對現代台灣人來說,人生並不一定要走向固定的婚姻,教養小孩也是很大的負擔,要走入婚姻前要好好考慮,你跟另一半能互信到什麼程度?能不能放心把錢交給對方?

有一種觀點是,夫妻財務分開、婚前講好誰要負擔什麼。但實務上,多數家庭在買房後都是負債狀況,錢只能省著用。有些先生婚前豪氣地說,買房子的錢我來負責,然後婚後看著太太手邊的現金比較多,就會埋怨為什麼太太不能多出一些教育費,或多給他一些請同事切點小菜喝點酒的交際費。

這通常沒有誰對誰錯,而是維持一個家庭的開銷很大,夫妻雙方常得節制什麼不能買、什麼慾望要忍一下,有時就會因此意見不合,覺得為什麼你可以花這筆錢我卻不能?

人類談不上理性,往往是來自大腦各區域的自動化模組先替你做了決定,然後左側大腦的解譯器(left hemisphere interpreter)再幫你找理由。愛情的產生,有兩種常見模式。第一種是「熟悉效應」,人的大腦在感情上會傾向比較熟悉、常常出現在你眼前的臉孔。第二種叫做「天注定」,就是那一瞬間,某個角度、某個手勢、某個磁性的聲音與那豪邁的臉頰,就是愛上了,寫在你大腦裡的程式就這麼啟動,你的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突然就振奮起來。

在台灣,多數人是兩種效應一起發生,在熟悉的人裡找到天注定的感覺。但,這種愛的感覺,通常只能熱絡半年,接下來的就是「生活」。國外的統計,婚姻通常撐四年就會開始出問題。如果沒有生活的共鳴,四年就可以把初始愛的感覺消磨到殆盡。

所以,要考驗是不是適合走向婚姻,最好是先同居四年。但許多人要抗議了:「人生哪有那麼多四年」?是啦,這也沒錯。婚姻本來就很困難,現在離婚率才會那麼高,沒有離的也有許多是勉強維持。要能在一開始有「天注定」的感覺,然後又能將價值觀調整到一致,這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婚姻已經撐不下去,請找心理師,或找呂秋遠。我要說的是,對一些家世好、學問高、經濟狀況穩定、擁有社會影響力與發言權的人來說,他們有能力不會受制於婚姻、或很獨立地跟伴侶各過各的生活,哪天分開了還可以寫文章或上電視笑談對方帶給他的成長。但一般小市民要思考的是,婚姻是要找一個可以互相支持一輩子的人,讓你快樂、延長壽命。你要學習從生活中觀察伴侶的個性與處事方式,不要一昧相信大腦傳達給你的感覺。如果發現這個人不適合長期相處,就認真地花點時間讓對方知道、好好處理分手的問題。

你是不是放心讓對方管理你所有的收入呢?當你認真考慮要不要跟某個人一輩子走下去時,有時,這是個不應該迴避的問題。

[catlist categorypage=”yes”]

陳豐偉醫師任職於高雄「快樂心靈診所」,將持續在此發表《愛情腦科學》《科普》《書評書介》三類文章。歡迎加入「說故事的陳豐偉」粉絲團(但以目前臉書策略,追蹤個人帳號比加入粉絲團更能收到新增文章)。

你的分享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fb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