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彙整:admin

改善焦慮症的十個方法

當我們出現持續的焦慮症狀怎麼辦?國外的專家有許許多多建議,在這裡整理出十個具體可行的方法,協助你克服煩人的焦慮感:

一、一早醒來,就先想好今天要做什麼,並且開始做。有清楚的目標,轉移大腦注意力,可以有效降低無謂的焦慮。

二、找個人聊聊天,可以是家人、伴侶、朋友、同事,分散注意力、互相支持鼓勵,有時還可以因此找出改善焦慮的方法。

三、持續運動,不要中斷。運動時可以馬上改善焦慮,持續運動可以增強大腦的抗壓性。

四、找出需要你幫助的人:不管是工作、生活、或在學校、社團、公益團體,找出你可以幫助的人,增加生活的目標,也可以在幫助人的過程中讓你的大腦得到正面的力量。

五、每[……]

Read more

發表於 焦慮症 | 已標籤 | 在〈改善焦慮症的十個方法〉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如何辨認記憶力不好與早期失智症病人?

失智症是熱門話題,許多人會擔心自己年老怎麼辦?許多人在擔心如果自己的父母年老出現失智症狀怎麼辦?現實上,現在就有許多照顧失智症父母或配偶照顧到憂鬱、焦慮、煩躁、失眠的人在精神科看診。

失智症的治療,通常也只能延緩退化的速度,不可能逆轉、不可能恢復。我常跟失智症病人的家屬說,有一些藥物開了,是為了讓家人好照顧、讓照顧者不要崩潰,對失智症的病人本身來說不見得有意義。那為什麼我們需要早期發現失智症?

那是因為,早期發現,家人可以先心理有個底,早點做準備。再者,有少數人一開始以為是失智症,到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其他身體問題(如腦瘤、內分泌問題、腦血管阻塞等等),也可以及早治療。

最早期的[……]

Read more

發表於 未分類 | 在〈如何辨認記憶力不好與早期失智症病人?〉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大人也會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

有些人在開始工作後,才注意到自己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會影響工作、容易出錯、影響人際關係。現在資訊發達,漸漸有人知道,這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

大家習慣把「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簡稱「過動症」,這會造成誤解,以為「過動症」一定有過動、衝動、失控行為、坐不住。其實不是,「注意力不集中」才是「過動症」的核心問題。過動的男孩較容易出現過動、衝動行為,容易被注意到。過動症的女孩常常只有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從小會看似專心地注意老師上課講什麼,但其實很難連貫地聽進去。容易分心的女孩有時看起來很乖巧,跟一群同學聊天時,常會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常插不上話,或等自己講話時同學已經轉到其他話[……]

Read more

發表於 過動症 | 在〈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大人也會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關於思覺失調症,你應該知道的十個重點

最近《我們與惡的距離》電視劇廣受歡迎,跟「思覺失調症」有關的資訊,也就得到更多人關注。台灣大約有十萬思覺失調症患者,許多人認識罹患這疾病的親友。我們該如何看待思覺失調症?

一、不同病人的思覺失調症病情、症狀差異很大

有些病人只需要服用低劑量藥物就能維持長期穩定,有些病人即使服用高劑量藥物還是只有改善一部分。有極少數病人服藥一陣子穩定後選擇停藥、觀察很久都沒復發。有些病人每天固定服藥,就可以繼續原有的專業工作—-比如當國中小老師,完全沒問題。

即使現在醫療發達,還是有極少數病人最後得長期住在療養院。不過,會在診所固定看診的病人,大部分都還有工作能力,有人在工廠工作,有人負責[……]

Read more

發表於 精神分裂症 | 在〈關於思覺失調症,你應該知道的十個重點〉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睡眠不足會影響細胞修復DNA,這跟慢性病、癌症有關

最近許多研究都說:睡眠不足—-即使是只有一天的睡眠不足,都會影響身體(尤其腦神經)細胞修復DNA的能力。若日積月累,破損的DNA沒有好好修復,得到慢性病、精神疾病、癌症的機率就會提高。[……]

Read more

發表於 失眠 | 已標籤 , | 在〈睡眠不足會影響細胞修復DNA,這跟慢性病、癌症有關〉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很重要但你不太清楚的「亞斯學」

如果要說台灣有什麼十分重要卻長期被忽視,媒體、政治人物與社會大眾認為「只是小孩子的事情」,「亞斯學」應該可以排前三名。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這本書書稿在「做書」與企劃行銷的過程裡,就已經讓幾位經手的人察覺身邊伴侶、親人的亞斯特質,開始思索如何帶來改變。這些人都是資訊傳播產業的工作者,但從來沒有人詳細告訴他們這些重要訊息。[……]

Read more

發表於 亞斯系列 | 已標籤 | 在〈很重要但你不太清楚的「亞斯學」〉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亞斯的白目與孤獨

「亞斯的白目」是什麼?

白目(clueless),是亞斯人最常讓身邊伴侶、親友好氣又好笑的特質。有些人會愛上亞斯人,就是因為這種直率、純真的表現方式。但在工作、社交場合,白目的亞斯人常會引起注目,或在自不知不覺中得罪人或惹惱人。

《柯夢波丹》雜誌(Cosmopolitan)就曾有一篇文章分享結交亞斯男友的經驗。在網路上剛認識時,男生就在電子郵件裡對女生說,我有亞斯伯格症。但在「網交」時期,一切看來都正常,沒有任何亞斯人想像中會出現的問題(透過網路聯繫,亞斯人有充分的時間可以思考、慢慢反應。所以茱蒂.辛格說,網路就像亞斯人的輔具,可以協助克服許多溝通上的問題) 。[……]

Read more

發表於 亞斯系列 | 已標籤 , | 在〈亞斯的白目與孤獨〉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電影《一級玩家》述說的,是「亞斯的懊悔」

《一級玩家》電影裡創建「綠洲」的詹姆士・哈勒代(James Halliday),有強烈的亞斯特質。他對綺拉(Kira)擁有強烈濃厚、持續一輩子的愛,卻不知道如何表達。他錯過了綺拉,只好在遊戲關卡裡設定,破關者要完成他過去膽怯沒有去做、導致後悔一輩子的事情。

錯過摯愛,最痛的亞斯懊悔

《一級玩家》是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2018年初上映的電影,描述2045年的世界,人類社會貧富懸殊,許多人沉迷於超大型虛擬實境遊戲「綠洲」(The OASIS)。「綠洲」創辦人哈勒代在2040年過世時,宣布留下三個「復活節彩蛋」謎題。如果有人能解開三道謎題,就可以得到價值5000億美元的財產,以及「綠洲」的管理權。[……]

Read more

發表於 亞斯系列 | 已標籤 , | 在〈電影《一級玩家》述說的,是「亞斯的懊悔」〉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卡珊德拉症候群:無人理解的痛苦

「卡珊德拉症候群」的痛苦是:你確實在受苦,卻無人相信。 臺灣對亞斯特質的茫然、陌生,讓許多問題被掩蓋,深受其苦的就是亞斯的伴侶。亞斯的淡漠、失去熱情、性行為頻率減少,都不被當成重要問題,受苦的伴侶無處訴說,只能在精神科門診輕描淡寫說著失眠、焦慮、憂鬱等症狀,真正出問題的環節,卻從來沒有人觸及。

「卡珊德拉症候群」這名詞,可用在亞斯人身邊的伴侶(同性亦可)、父母、小孩、手足身上。然而,最常感受到「卡珊德拉症候群」的,還是亞斯男的太太。畢竟,夫妻要長期相處,而傳統兩性間的分工與權力關係,讓太太特別容易受到亞斯先生的影響。

亞斯人容易造成太太、女友的「卡珊德拉症候群」,以及隨後產生的憂鬱症狀,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

Read more

發表於 亞斯系列 | 已標籤 , | 在〈卡珊德拉症候群:無人理解的痛苦〉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裝上亞斯雷達,你可以改變許多人的人生

這是一本還沒出版,就開始帶來改變的書。事先看過書稿的人們,發現自己的前女友、先生、小孩、同事有強烈的亞斯特質,還有人因此想找心理師。出版後,有人原本只是想要從書中了解柯文哲,結果發現自己的亞斯特質似乎更強烈。有位亞斯特質明顯的醫師看完感嘆說,我真是對不起我太太。幾位亞斯特質強烈的女性讀者,又哭又笑地看完這本書。

這本書的讀者反應熱烈,因為可能有2.5%的人符合自閉症、亞斯伯格症診斷,有10%的人有「值得注意的亞斯特質」但沒有自覺。讀完這本書後,人們發現身邊許多親戚朋友有明顯的亞斯特質,而且對工作、婚姻、社交帶來影響。如果能協助他們自我覺察,將能帶來許多改變的機會。[……]

Read more

發表於 亞斯系列 | 已標籤 , | 在〈裝上亞斯雷達,你可以改變許多人的人生〉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挖掘「亞斯力」,提升台灣競爭力

從撰寫《亞斯六書》開始,我就憂心忡忡,台灣社會普遍對「亞斯特質」缺乏認知。當歐美國家認真挖掘「亞斯人」的特殊才能,協助亞斯人不被排擠、溶入團體、找到能夠發揮長才的工作,台灣社會卻在浪費上天賦予亞斯人的能力。[……]

Read more

發表於 亞斯系列 | 已標籤 | 在〈挖掘「亞斯力」,提升台灣競爭力〉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你要稱呼柯文哲亞斯市長還是自閉市長?

柯文哲市長自我診斷「亞斯伯格症」,陳佩琪醫師寫文描寫柯文哲的亞斯特質,這倒也是增加台灣人對亞斯、自閉症的瞭解的好機會,對台灣的亞斯社群,應該是正面的影響吧?

不過,亞斯伯格症的正式診斷是「自閉症」(自閉症光譜疾患)。「你要稱呼柯文哲亞斯市長還是自閉市長?」這句話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原本,在精神科的診斷準則裡,「亞斯伯格症」跟「自閉症」是分開的。但第五版的美國精神醫學會診斷準則,已經將「亞斯伯格症」併入「自閉症光譜疾患」。為什麼?因為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自閉症光譜」是一個多基因決定的人類大腦特質,就像一道由濃到淡、由強到弱的光譜,分布在許許多多的人身上。

就我粗略的估計,大概有[……]

Read more

發表於 亞斯系列 | 在〈你要稱呼柯文哲亞斯市長還是自閉市長?〉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成人要如何診斷亞斯伯格症?

在台灣,如果是兒童青少年時期沒有診斷、也沒有懷疑過亞斯伯格症的成年人,現在要尋求正式診斷,恐怕是不容易。

那柯文哲市長在媒體採訪時提到他的亞斯伯格症,這是怎麼一回事?這叫做「自我診斷」。國外有些亞斯名人、作家,並沒有尋求正式診斷,也還是以亞斯人自居(但會說明自我覺察亞斯特質的過程)。再者,柯市長的兒子確診亞斯伯格症,市長夫人是小兒科醫師,若說柯文哲有「亞斯特質」,多數人應該也不會質疑。除非日後要成為「亞斯覺醒」的終身義工,否則柯市長倒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得到亞斯伯格症的正式診斷。

我看到國外的一些資料,美國成年人尋求亞斯伯格症的正式診斷,費用大概3000美元,耗時好幾個月、甚至超過一年[……]

Read more

發表於 亞斯系列 | 在〈成人要如何診斷亞斯伯格症?〉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女性更年期症狀與經前症候群

最近有一些中輕度症狀的女病人,在原本的憂鬱症、恐慌症改善後,決定要繼續服用低劑量藥物一陣子。跟最初的治療藥物比起來,最重要的「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只吃原本一半劑量,其他抗焦慮藥物則漸漸不吃。為什麼要這樣做?她們想一想後回答:

「大概是因為這些藥物改善我的更年期症狀」。

[……]

Read more

發表於 女性專區 | 在〈女性更年期症狀與經前症候群〉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每一位亞斯都不一樣

診斷亞斯伯格症的人就不會說謊?有亞斯特質的人,就不擅長社交?亞斯人常常很白目?亞斯人都很耿直?亞斯人常會錯意?亞斯人都很內向?No No No,在開始寫《大人的亞斯學》時,最重要、最需要跟所有讀者強調的就是:「每一位亞斯都不一樣」,不要用一套刻版印象去看所有亞斯人。

為什麼要強調「每一位亞斯都不一樣」?因為,如果我們一直用刻版印象來看亞斯人,就會忽略了許多「不那麼典型」的亞斯人,而這些亞斯人可能是我們(比如學校、職場、以及好朋友們)需要特別關心、留意的對象。

有一些亞斯人很能夠適應社會,懂得學習,懂得「假裝」(pretending),讓自己看不太出來有亞斯特質。但他們為了適應主流社[……]

Read more

發表於 亞斯系列 | 在〈每一位亞斯都不一樣〉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