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前後的遲鈍大腦(聯合報)

每個人都有機會罹患憂鬱症,需不需要治療,要看對現實生活影響的程度。我常問病人憂鬱症對工作有沒有帶來影響,注意、記憶、反應有沒有變差,有沒有常出錯?有時我會對病人說:「這顆藥對恢復大腦功能效果不錯,我常開給準備考試的病人」,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藥效發揮,病人常常下星期來就說感覺好一些了。

認知功能缺損,是許多精神疾病常見症狀,卻也常被忽視。幻聽、妄想、失控行為、自殺意念較會吸引注意,但認知功能缺損卻會對病人的工作與人際關係帶來長期影響。強迫性的負面思考、思考變慢、常用字想不起來、解決問題能力變差、無法正確表達思緒、注意力記憶力變差,是憂鬱症病人常見認知障礙。難以下決定、工作常出錯,則會阻礙人生的進展。

憂鬱症會影響大腦認知功能,這被發現很久了,早就寫進憂鬱症診斷準則,但常被病人與家屬忽視。病人常否認或掩蓋、或用意志力支撐「心情低落」與「失去興趣」的憂鬱症狀,但認知功能障礙卻很難粉飾。剛來看診的病人常否認有嚴重憂鬱症狀,但工作常出錯讓病人不得不面對事實。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嚴重的憂鬱症是大腦疾病,大腦前額葉、邊緣系統灰質與額葉、頂葉白質的缺損,會帶來全面性的功能缺損,要復原自然也需要一段時間。大腦具有可塑性,遇到壓力會功能失調,可促進大腦細胞新生的藥物、運動與心理治療也就可以加快憂鬱症復原。

不過最近的研究顯示,認知功能失調對憂鬱症病人的影響遠超過我們想像。當憂鬱症復原時,認知功能不見得會完全恢復,而且功能缺損的程度,跟之前憂鬱症的嚴重程度不見得有關。有研究發現許多重度憂鬱病人在「復原」三個月後,認知功能並沒有完全恢復。有些憂鬱症病人的認知功能缺損在發病前就存在,可能是讓憂鬱症病發的原因之一。甚至嚴重憂鬱病人從未發病的一等親,出現認知功能缺損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

常有病人提到,吃藥、治療一陣子,病情有穩定進步,為什麼有些症狀很難完全改善?有時我會回答,長期壓力對大腦的影響,不會一下子完全好。從這些研究來看,認知功能失調可能來自不同的腦神經變化,所以有可能會拖更久。不過,一般來說,當心情改善,通常認知功能也會跟著進步,倒也不用多慮。

當病人沈浸在負面思考、常常胡思亂想時,就會佔用大腦資源,影響思考與執行能力。如果發現親友好像變了一個人,常常出錯或出狀況時,有時就得考慮是否憂鬱症。早期發現,早些減輕症狀,也可減少對大腦的傷害。

[catlist categorypage=”yes”]

========如果您想來看診,請注意下列事項==============================
  • 快樂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52-1號 (07)7686789
  • 五甲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三路75號3樓(靠捷運站可搭電梯)(07)8412588
  • 診所簡介}{門診時間}{醫師簡介
  • 初診請先電話預約 / 看診請帶雙證件 / 快樂心靈病人很多有時需等候
  • 過動、妥瑞請約潘卉郁、李博偉醫師門診 / 未滿六歲請到醫院看診
  • 基層診所資源有限,若需要長時間會談請參考這些連結資源
附註一:本文牽涉到許多憂鬱症相關概念,來自作者累積多年數萬病人臨床經驗與上千篇文獻閱讀,底下列出重要值得參考的「教科書等級」學術書與重要文獻及專業醫學網站連結:
  1. Neurogenesis in the Adult Brain, Clinical Implications (Springer)
  2. Brain, Behavior and Epigenetics (Springer)
  3. Stress, and Allostasis-Induced Brain Plasticity (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
  4.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Basic and Clinical Aspects (Springer)
  5. Healing the angry brain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6. Introduction to Psychoneuroimmunology (Elsevier)
  7. Impulsivity, The Behavioral and Neurological Science of Discounting (APA)
  8. Textbook of Psychopharmacology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9. DSM-IV-TR (APA)
  10. DSM-IV-TR in Action (Wiley)
  11.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Disabling and Dangerous (MedScape)
  12. Antidepressant Use Rising, Especially in Women (MedScape)
  13. Brain Inflammation Tied to Depression, Suicidal Thoughts (MedScape)
  14. Brain Imaging Reveals the Impact of Untreated Depression (MedScape)
  15. Mediterranean Diet May Keep Late-Life Depression at Bay (MedScape)
  16. ‘Small Dose’ Exercise Guards Against Depression (MedScape)
  17. Moderate Fish Consumption May Reduce Depression Risk (MedScape)
  18. Sunshine Directly Influences Suicide Incidence (MedScape)
  19. Association of Vitamin D Levels with Incident Depression among a General Cardiovascular Population (MedScape)
  20. Managing Antidepressant Discontinuation (MedScape)
附註二:這篇文章數度提到憂鬱症藥物,基於醫療專業應有的平衡報導,在此提醒您,藥物治療是健保醫療的選項之一,但並不是唯一的治療模式。有許多病人服藥後因為成效不錯,定期回診,我們醫師持續看到的,自然是這些對藥物反應好的病人。但也有些病人服藥後反應不佳、有些病人服藥後因為副作用不回診。藥物不可能完美,只是選項之一,也有人靠高密度的運動改善憂鬱症。這是面對藥物時,醫療人員應帶給病人的思考面向。
本篇發表於 憂鬱症。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