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悼念孰長:談持續性複雜哀慟(俞翔元)

當你摯愛的父母、孩子、友朋、或甚至寵物過世那刻起,急性的悲慟和憂傷就如同不眠的永夜,自門窗縫隙滲入,輕輕密密用冰冷和黑暗裹覆你,獨自沉湎的心念中,逝者過往的臉容、與其相處共度的笑語和歡言,回憶是唯獨的燈盞,帶來些許溫暖光亮,有些不自主追憶的聲響和圖像幻覺既清晰過現實感官,又短瞬得蛾火碰撞撲滅般無從捕捉。

那些平常的生活常規、社交辭令及工作勞務顯得徒然無意義的,被你擋阻在屋牆外,沒有真切形體,自責的點,罪惡感的線,關於早知道彼時如果怎麼樣,此時便會結果迥異的封閉芻思,你描畫設想一塊塊幾何圖形又塗消抹去,若有誰勸你走出來,那是多偽善也缺乏同理的話啊,你懷疑,悼亡的過程有正常平順和病態未解的兩種差別,傷慟的時間要多長,影響日常多廣,癱瘓生命多深,才落入病理標籤的範疇呢,這難道不又是精神科醫師、藥商和學者專家以精準科學統計數字之名,行營利之實的再一次疾病化、異常化人性共通的調適歷程的情感反應、剝奪專屬你對至親私有的忠誠與療癒的權利嗎?

早在上個世紀初,佛洛伊德在其經典的文章中,就嘗試區隔正常哀悼的憂鬱和隸屬病理範圍之抑鬱症的憂鬱:個我遭逢無論是真實,抑或想像的客體失落,精神即會自動啟動意識及無意識機制的運作,有如夢的無意識轉換再製的模式,以克服外來闖入的缺空、剝奪與創傷來和苦痛對抗,最重要且困難的任務是承認失落,並繼而放棄和失落客體的聯結,透過執念與情感消退平覆,與死的未知妥協,讓愛戀對象再度於心裡死去,將再現的精神能量自失落客體上移注新的目標他者,達到整合性的傷慟結果;抑鬱症的憂鬱則不同,未知的界限遭拒絕,死亡受拒認,撤回情感的挹注則中斷,失落的客體執拗地駐留在無意識裏,自我反倒過度認同了逝去的對象,為其黑暗所籠罩,成為失落客體的空洞分身,於是嚴酷超我的迫害令罪咎和自我譴責如影隨形。

就現象學來看,憂鬱症患者的情緒是持續低落消沉及無法體會到快樂或愉悅,惡劣心情持續甚久,病患常無關乎特定的思想或意念地凡事感覺不幸、悲觀,充滿自我挑剔或毫無價值,甚至人生不值得活下去、或者無法處理抑鬱之苦厄而考慮結束生命;哀悼者的主要情緒則是空虛和失落,悲傷起伏可在數天到數週內減輕,這段期間情感起起落落,心緒起伏往往和思念逝者有關,悲苦中可伴隨正面感受和幽默,難過的回憶縈迴也多來自於跟死者相伴的昔事,自責乃因為自覺愧對摯愛的失落對象如無法及時訴愛、道別或致歉而非全然喪卻自尊,此外,喪親的傷慟者想到死亡時,時常是針對逝者,可能想跟思慕的至親重聚。

持續性複雜哀慟被DSM-V(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認為需要更多未來的相關研究而歸屬在其他特定創傷或壓力相關疾患之下,學者專家就診斷準則或正常哀慟期之時程長短各執己見,未能獲得共識。又儘管後設理論和症狀學的切割容易,憂鬱症與哀悼於實際臨床呈現的情況仍絲縷牽纏難分,據調查統計,25%的憂鬱症病患潛藏著失落悼亡的議題;相對地,約7%的個案(年長者更高達10%)難以從悼亡中康復、或其傷慟已慢性、複雜化難以獲致整合消解,他/她可能持續地悲傷痛苦地耽溺於回憶、思慕懷念死者或關於逝者的死亡場景細節縈繞,並情感上麻木難以接受失落的事實或全盤拒斥否認創傷、過於自責愧悔、自覺孤單、失去對他者的信任、深信接下來的日子無意義或不能在逝者的缺席下獨自度過餘生、喪卻未來目標、角色困惑、困難感受喜樂愉悅或者欲跟著死者辭世而亟需治療介入幫助,其中的36-55%也可能達憂鬱症的診斷標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臨床工作者因而特別敏銳,針對哀悼主題去探討處理,患者的憂鬱症狀可比接受尋常標準的憂鬱症治療模式容易緩解。

事實上,喪親的哀慟既傷心又傷身,若干研究發現,該悲傷除了會降低傷慟者的生活滿意度與幸福感、增加社交孤立和內心孤獨、減損其日常功能並導致睡眠障礙、體重下滑及整體身心罹病率外,哀慟者在摯愛過世的第一個月內比起對照組有較高的心肌梗塞發生率、在頭三個月裡亦伴隨死亡率攀升,細究之,多數致死原因跟自殺、意外性心臟病和癌症有關;哀慟對生理的影響與損及健康的風險甚至將持續數年之久,憂苦的悼亡者於喪親事件半年後接受詳盡的身體檢查仍可能顯示:壓力荷爾蒙升高的神經內分泌系統激躍、心跳、血壓及血中凝血因子濃度上升、失眠和睡眠腦電波圖改變、許多免疫細胞與抗體防禦外來病菌的生成數量、反應及活性降低等現象。

我們生來皆稟賦向外界對象客體尋求連結的本能,好的依附關係可滿足自我深處對關注眷愛的天然渴求;互動裏彼此溫柔暖煦的感覺運動輸入被證實能緩解個體內在焦慮或其他負面情緒;穩固的安全堡壘及避風港讓我們勇於去探索冒險,在挫折時保證了撫慰支持,這對將來自我勝任感的動機、自我世界觀、和解讀他我心智的心理運作模型的建立至關重要。也難怪統計資料顯示,具備不安全依附模式或跟逝者有潛在嚴重愛恨矛盾衝突底關係的悼亡者比較常在哀悼整合修復的路途中走得顛簸;相當多的內外傷慟現象自然是哀悼者之依附關係遭受撕裂之下的反應。

有趣的是,功能性腦影像研究發現,哀慟者在接觸到引發悲痛的相關線索時,腦內與遭逢社交拒絕、真實身體疼痛相關的背扣帶迴皮質及腦島區、引發過往個我導向之情緒記憶的後扣帶迴皮質、及主責愉悅感的伏隔核都顯示活躍運作,代表了沉溺追憶、緬懷和思念屬於不但自虐同時抑自娛地緊抓住依附回憶之反應的腦內機制?涉及依附特定的腦內傳訊因子如多巴胺、催產素及腦內啡的紊亂不穩定。

要是傷慟慢性、複雜化,並令哀悼者身心和生命多範圍深陷苦惱,幾篇臨床研究發現,藥物如三環抗憂鬱劑或血清素選擇性回收抑制劑,無論單獨處方或合併心理治療都可降低哀慟者的憂鬱症狀,並幫助他們更能夠完整接受諮詢介入,進而提高心理治療成效,但對於哀悼的苦痛則效果較不那麼顯著;依附關係理論基礎設計的心理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模式證實亦有相當療效。簡要來說,心理治療的重點在於幫助個案達迄前述佛洛伊德論述過的哀悼任務:從悼亡者真的接受失落的事實開始;繼而界定並體驗深處的情感、處理包括憤怒、愧疚、焦慮與無助、悲哀等眾多複雜兩歧的情緒;接下來嘗試在失去逝者的情況下活下去,這需要內在心智、外在生活、甚至靈性上的調整適應、排除不當之因應行為,尋求自我失落的意義、將情感從死者身上轉移,然而,同時擁有充分的餘地去悲傷;最後在參與新生活中找到和逝者永恆連結的方式。

到底哀慟會持續多久?有調查研究聲稱,70%的悼亡者需至少兩年半的時間才可以走完哀悼歷程;有的學者則認為耗時更鉅。聶魯達的詩云:愛情太短,而遺忘太長;許或我們生命中居有和歡愛的時刻太少,而得來接納失落、消解執念、超克陷溺再試圖遺忘釋懷的課題太多太久吧。



========如果您想來看診,請注意下列事項==============================
  • 快樂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二路352-1號 (07)7686789
  • 五甲心靈診所:高雄市鳳山區五甲三路75號3樓(靠捷運站可搭電梯)(07)8412588
  • 診所簡介}{門診時間}{醫師簡介
  • 初診請先電話預約 / 看診請帶雙證件 / 快樂心靈病人很多有時需等候
  • 過動、妥瑞請約潘卉郁、李博偉醫師門診 / 未滿六歲請到醫院看診
  • 基層診所資源有限,若需要長時間會談請參考這些連結資源
本篇發表於 俞翔元。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